奋进答卷⑦|东莞锚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靶向引才成效显著
东莞+ 2025-08-18 21:28:32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敢为人先”的魄力,奏响“是人才,进莞来”的时代强音。从“世界工厂”向“科创智造”蝶变,东莞深知人才是破局的关键。2025年以来,东莞锚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坚持“引、育、留、用”并举,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构建人才发展生态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精准引才取得良好成效

百万英才汇南粤,东莞向八方英才敞开怀抱。

2025年4月,东莞在杭州承办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大型人才对接活动,面向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抛出“橄榄枝”。东莞携全产业链的“科研—产业—人才”黄金三角阵容亮相,组织683家招聘单位、携2.2万个优质岗位参加线下招聘,1363家招聘单位线上提供优质岗位2.5万个,吸引长三角优秀入场求职者超10000人,62万人次收看了活动直播,取得良好成效。

“东莞的产业配套和科研环境让我心动。”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张毅在现场签约,如今入职东莞松山湖一家科技企业。他坦言:“东莞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科研氛围,还有对待人才的真情实意,坚定了我扎根东莞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立讯精密、生益电子、怡合达等30余家上市企业及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大量涵盖研发、算法等关键环节的高技术岗位。作为重大创新平台,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了多个博士后和研究员岗位。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也拿出真金白银揽才。

一边是行业领军企业、科研平台和高校院所竞相“亮牌”,另一边则是青年才俊、海外人才的踊跃响应。东莞引才现场呈现出科技机遇与人才红利精准耦合的图景:选择东莞,不仅是加入一座城市,更是深度融入东莞向科创制造强市挺进的未来图景。

为提升引才精准度,东莞同步推出“产业链+人才链”双链融合计划。以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联合华为、vivo等龙头企业设立“人才需求清单”。2025年上半年,全市重点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超过1万人,其中大部分流向科创型企业。

“依托东莞的产业链优势,我们实现了高速发展。”vivo总部招聘中心高级总监刘杨表示。在他看来,今天的东莞,不仅承接传统制造数字化转型,也涌现出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赛道的爆发式机会。“通过‘靶向引才’,人才招得来、用得上。”刘杨如是说。

今年以来,东莞认真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多批次重点企业,参加广州、杭州、北京等多场大型招聘活动,全年计划拿出超过10万个岗位,吸引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大批优秀毕业生到东莞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企业的引才痛点,为重点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对口帮扶引进技能人才

在高端人才加速汇聚的同时,东莞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从贵州、云南等对口帮扶地区批量引进技能型人才,满足制造业的岗位需求。

2025年4月,东莞与贵州毕节联合启动“粤黔工匠培养计划”,首批320名数控、模具专业技工经培训后入职东莞企业,平均薪资较原籍地提高80%。

“公司订单饱满,但熟练技工一直紧缺。”东莞某精密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李芳介绍,通过政府搭建的劳务协作平台,企业一次性吸纳了50名贵州技工,“他们上手快,稳定性高,半年内已有12人晋升为班组骨干。”

零距离AI互动体验、340多家企业线下招聘、知名专家学者“传经送宝”……5月7日,才聚湾区·智造未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交流会在东莞举办,吸引71所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以及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提供1万多个质量高、匹配度好的岗位。本次交流会线上线下参与的总人数接近4.7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超过6000人。

在产教融合试点带动下,东莞的职业院校共与1100多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双方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及技术改造等为载体,搭建“教师+技师+工程师”三师联合体,探索培养“技能+研发”的复合型人才。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何剑炜就经常走进东莞市技师学院讲授实践课,“结合学生实际,我会教他们如何使用设备、如何操作,学生考核合格后就能直接上岗,大大缩短了岗位适配时间。对企业来说,不仅省下了很多时间成本和培训成本,新生代技能人才的加入,也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能。”推行“岗位+培养”学徒计划后,何剑炜对这种工学一体化培养新模式充满了信心。

如今,东莞产业工人规模超过500万人,技能人才成为东莞推进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东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在培育、引进、留住技能人才方面持续加力,努力锻造一支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助推“制造名城”向“智造之都”加快转变。

聚焦产业发展构建长效机制

“引才”只是第一步,“留才”才是长久之计。东莞从政策保障、平台搭建、服务优化三方面发力,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生态。

政策加持,释放人才红利。当前,东莞正完善“莞爱人才”服务保障实施办法,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打造更优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和便利服务。

平台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东莞依托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等重大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其中,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立足松山湖科学城,分别于2025年6月、7月加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和“粤港澳高校联盟”,一头链接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另一头触达华为等科技领军企业,共同致力于将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转化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澎湃动能。

服务暖心,解决后顾之忧。东莞设立优才服务中心,制发人才优待卡,为人才提供落户、购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便利。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吴昊坦言“优才卡让我们感受到政府对人才的重视,是激励也是鞭策,能激发我们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为东莞科技创新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是人才,进莞来”不仅是口号,更是东莞向全球英才发出的诚挚邀约。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东莞排在全国第18名,从侧面彰显了东莞的“强引力”。在这片热土上,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正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字:记者 周桂清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