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123个村(社区)以“约”治蚊:奖惩并举织密全民防控网
严实莞家
2025-08-18 16:11:42

近日,东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各镇街(园区)针对蚊媒隐患及防控难点创新推出多种特色举措。在清溪镇荔横村的一家电子厂里,负责人看着刚领到的《防蚊达标合格证》,盘算着去村委会兑换2桶花生油。

 

今年4月,东莞推出莞版村规民约55条,其中,在“人居环境篇”第二十九条、三十条明确提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不乱泼污水、不散养禽畜、自觉保持房前屋后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无粪便,保持居住环境清洁舒适。全市村(社区)以此为纲,创新推出防蚊灭蚊奖惩制度,从物资奖励到现金补贴,从批评教育到暂停福利,让“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从口号变为全民行动。

 

图片

 

 

 

01

 

 

政府统筹:

 制度设计与执行落地双管齐下 

 

 

 

厚街镇于8月15日印发“社区居民公约蚊媒传染病防控负面清单”,组织各社区参考“负面清单”拟定本地清单纳入居民公约。清单从家庭室内环境、阳台与天台区域,房前屋后地带,出租物业相关,闲置地块与房屋,公共区域与经营场所五大类场景明确禁止行为,让村民和经营者清楚知道“不能做什么”。

 

图片

 

“屋主,须监督房屋不得从事危及公共安全的活动,不得经营废品回收”“不随意丢弃垃圾,保持房前屋后无积水”……在寮步镇新版《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草案中,这样的条款已成为“硬约束”。该镇不仅在原有条款中新增防蚊灭蚊具体要求,更计划通过“红黑榜”制度强化执行——对违反公约者,暂缓发放股份分红和集体福利,涉及违法违规行为将上报相关执法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理。

 

02

 

 

制度为基:

  村规民约划出“防蚊红线”   

 

 

 

横沥镇隔坑村同样通过制度化约束,共建美丽家园。8月6日《隔坑村民公约》经党群联席会议表决通过,明确要求村民清理“一米巷”“房前屋后”等公共空间杂物,对拒不履责者暂停福利、暂缓分红。“有了这份‘约定’,大家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隔坑村的环境将越来越好。”隔坑村工作人员说。

 

图片

 

据统计,在本轮防蚊灭蚊防控工作中,共有123个村(社区)实施村规民约防蚊灭蚊奖惩制度,内容涵盖积水清理、成蚊消杀、公共区域维护等,形成“日常防控有标准、奖惩落实有依据”的治理闭环。

 

03

 

 

奖励为引:

  “小激励”撬动“大参与”   

 

 

 

“3张合格证换10斤大米!”清溪镇铁松村的公告栏前,住户李叔认真核对着手中的《防蚊达标证》。近日,铁松村对房屋、出租屋等开展逐户检查,只要做到“无闲置积水容器、无孳生蚊虫积水点、房前屋后环境整洁有序”,就能获发“达标证”,累计达标即可兑换物资。

 

图片

 

奖励的形式远不止于此。在东坑镇塔岗村,户籍家庭若通过市、镇、村检查,每户可获200元现金奖励;望牛墩镇朱平沙村更推出“基础合格+抽查合格”双重奖励,首次达标奖100元,抽查合格再奖100元,抽查奖励次数不限。

 

物质奖励之外,“精准补贴”成为新趋势。寮步镇发起“蚊迹消消乐”全民打卡大作战活动,参与活动的居民,可在指定微信小程序上传“五清五倒”照片,累积打卡积分,后续可通过积分领取奖品。

 

图片

从大米、花生油到现金、纱窗补贴,多样化的奖励让村民从“要我防”变为“我要防”,有效构筑防控网络。

 

04

 

 

全民共治: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虎门镇陈村社区的“积分超市”里,居民陈阿姨用参与“清积水”行动攒下的积分,兑换了几盒蚊香。这个夏天,社区将防蚊志愿服务与积分兑换结合,居民参与消杀、宣传等活动可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既能护健康,又能换东西,大家都乐意来。”陈阿姨说。

 

图片
图片

 

这样的共治场景遍布东莞。高埗镇创新推行“网格专人包干制”,将核心区域划分为7个大队、20个网格小组,每个网格均配备一支由村干部、机关工作队、公安干警、医护人员等组成的综合工作队伍,确保责任到组、任务到人、管理到户;东坑镇国家级木鱼歌代表性传承人李仲球,用亲切的东坑方言创作了一首《灭蚊除患保康宁》,让传统艺术与健康防护“同频共振”;厚街镇环冈社区则分四期检查,达标者依次获大米、食用油奖励。

 

图片

 

 

从制度约束到奖惩激励,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东莞正以“村规民约”为纽带,织密蚊媒传染病防控网。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来将以此次以“约”治蚊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实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履约行为“积分制”和“红黑榜”制度,让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成为乡村德治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