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丨横沥医院ICU主任汪绪伦:科室的领航人,患者的“守护者”
东莞+ 2025-08-18 12:36:23

ICU收治的大多是危急重症患者,作为一名ICU主任,他深耕临床一线三十年,擅长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急危重症的诊治,每年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约400余人,带领科室不断进步。

他医德和医术兼修,不仅治病救人,还尽力帮忙解决患者的其他困难,受到众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他就是横沥医院ICU主任汪绪伦。

△汪绪伦在给患者进行纤支镜治疗

坚持救治危在旦夕的破伤风病人

一天,东莞市横沥医院的救护车一路疾驰驶向ICU,汪绪伦主任已在ICU门口等候。他娴熟地接下担架车,车上躺着一个四肢抽搐、昏迷不醒、全身沾满污垢的身着环卫马甲的中年男人,且处于昏迷状态。

他是清理马路边垃圾桶的环卫工人,路人打的120,说“有人昏迷抽筋”。

过完床,汪绪伦主任仔细查看患者,发现其脚底有一处伤口,表面少许结痂,似乎是曾被铁钉扎过。他综合病史及体格检查,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基本确定这位患者得的是“破伤风”,有生命危险。

患者家属随后从千里之外的外省赶到横沥医院,病床前老婆大声呼唤他的名字,昏迷的他一点反应都没有。她感到绝望,对汪绪伦说:“他这么重,我们又没钱,不想治了!”

这样的破伤风病人,汪绪伦抢救过好几个,都成功治愈没留后遗症。他有把握把这个患者抢救过来,舍不得放弃。

果然,一个月后,危在旦夕的破伤风病人,经过横沥医院ICU不懈努力下,终于脱离危险,痊愈出院。

在汪绪伦主持工作的ICU内,类似的急危重症患者,从命悬一线,到安然脱险,已成常态。其他科室也将ICU视为“安全箱”“保护伞”,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与屏障。

△汪绪伦主任在给护士进行CRRT治疗培训

医德医术兼修,做好科室的领航人

深耕临床一线三十年,其中ICU十三年,查房是汪绪伦多年的习惯。他早上7点20分左右在医院食堂吃完早餐,到科室看完病人病情资料和检查结果。等待交班完毕,他便带着医生仔细完成每一病人的查房,制定好每天的治疗计划和方案。

他总是对年轻医生说,只有通过详细的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才有可能把握患者的病情,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危重症患者病情比较急,很多时候是突然发生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每逢突发情况,他都尽量赶回来处理。遇到一些病情突然恶化的患者,或者不好沟通的患者或家属,汪绪伦主任都会出面解决,尽力让患者和家属满意。

横沥医院ICU很多医护人员都记得,2022年夏天该科收治了一位多发伤患者,已经失血性休克,需要输注大量血液挽救生命。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期间,血液库存紧张。汪绪伦了解到患者所在单位职工较多,便与该单位领导取得联系,积极组织职工献血,同时和血站沟通,最终解决了血液问题,患者得到成功救治。像这样为患者着想的故事,在汪绪伦医生身上时有发生。

汪绪伦不仅是患者的“守护者”,而且是科室的领航人。为提高救治水平,他曾多次前往上级医院进修专科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进行临床经验交流。

他担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病器械辅助治疗医师分会委员、东莞市肿瘤防治联盟重症专业常务委员及东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在他的带领下,横沥医院重症医学科获得几十面锦旗,科室多次获评医院先进。科室年轻人不断成长,科室开展新技术12项、课题研究6项,发表论文20篇,主办继续教育多次,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

■汪绪伦医师节感言

随着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希望医生不仅要有救人的理念和敢救、能救、会救,治病的责任心,更要遵守伦理和以人为本的医德。危重症患者救治费用高,社会多关注该群体,和医生一起提高救治率。

文字:李广 图片:受访者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