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员密集的农贸市场到易孳生蚊虫的机动车维修企业,再到村(社区)消杀一线,桥头镇压实各方责任,创新技术手段,强化源头治理与群防群控,全方位、立体化筑牢防蚊屏障。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筑起“防蚊墙”
农贸市场作为虫媒传染病防控的重要阵地,桥头镇中心市场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镇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中心市场将防蚊灭蚊纳入日常管理重点,建立了常态化消杀机制。
针对市场规模大、区域多、人货流量高等特点,中心市场管理方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工作人员每日对市场各角落进行两次全面消杀,并重点清理排水沟、化粪池等蚊虫孳生地。
源头治理是关键。市场将“清积水、清垃圾”作为核心环节,安排专人每日定时巡查,细致清理摊位周边各类易积水容器,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努力保持环境干燥整洁,从根源上切断蚊虫孳生链条。
同时,市场积极凝聚防控合力,向商户发放防控宣传单和蚊香,讲解防蚊灭蚊知识,引导商户主动落实摊位环境卫生责任,确保“零积水”,并参与“除四害”行动,营造“人人动手、共除蚊害”的良好氛围。
桥头中心市场负责人王继光表示,通过“市场主导、商户联动”模式,市场环境卫生显著提升,为群众营造了更安心的购物环境。
压实责任:机动车维修企业签下“防蚊令”
针对机动车维修厂区废旧轮胎、废弃容器等易积水孳生蚊虫的高风险点,桥头召开全镇252家维修企业(业户)负责人参加的虫媒传染病防控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会议通报了东莞市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深入剖析了桥头镇防控风险。全体参会企业负责人现场签订了《关于持续做好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防控的告知书》,明确了防控责任、具体任务要求及惩戒措施,强化了遵规守约意识。
会议强调,各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将安全生产和虫媒传染病防控摆在突出位置。要切实履行防控主体责任,摒弃麻痹思想,迅速精准落实各项防控要求,特别是做好“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工作,坚决杜绝蚊虫孳生问题。同时要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管理层至一线员工,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据了解,自7月22日起,桥头交通运输分局已累计派出执法人员112人次,对314家次交通运输企业(含维修企业252家次、驾校训练场62家次)开展防控专项检查,筑牢从业人员健康防线,保障行业安全稳定。
灭蚊新设备消杀覆盖面扩大至3倍
为更有效遏制蚊虫孳生,桥头镇各村(社区)近日分批购置了超低容量喷雾器等“硬核”灭蚊设备,为全域虫媒防控注入新动能。
在石水口村,消杀人员正使用崭新的背负式超低容量喷雾器作业。这款锂电池供电设备仅重9公斤,操作便捷。与传统手动喷雾器相比,其先进的雾化技术可使药剂附着率提升60%以上,在相同药量下,消杀覆盖面扩大至传统设备的3倍,大幅提升作业效率,解决了传统设备耗时费力、覆盖不均的难题。
“以前用手动喷雾器,一桶药只能喷十几分钟,还得使劲按压摇杆,一天下来胳膊都酸。”有着5年消杀经验的石水口村工作人员莫师傅对新设备赞不绝口,“现在这机器续航能达4小时,药剂雾化颗粒细到50微米以下,连砖缝里的蚊子幼虫都跑不了。”该村已制定详细消杀排班表,组织专业队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全方位、全领域消杀蚊媒。
目前,全镇各村(社区)自建消杀队已配备30台超低容量喷雾器和14台烟雾机。同时,各村(社区)还将结合蚊虫孳生规律,配套开展孳生地清理、防蚊设施安装等综合措施,构建“设备消杀+源头治理+群众参与”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切实保障群众健康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