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答卷⑥|“健康底色”绘就东莞高质量发展幸福图景
东莞+ 2025-08-17 18:36:49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一股温暖的“健康力量”正悄然浸润城市的每个角落。从奔忙于大街小巷的新就业群体,到社区里的长者与幼童,再到追求新潮的都市青年,他们的健康需求正被这座城市以创新而务实的方式精准回应。

2025年,东莞在延续经济稳健增长的同时,将健康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新就业群体保障、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一老一小”健康守护,交出了一份饱含温度、彰显力度的民生健康答卷,让“健康东莞”的幸福图景愈发清晰动人。

“公立+民营”医疗志愿服务

为新就业群体撑起健康伞

4月23日,东莞启动“‘公立+民营’聚合力,健康护‘新’促发展”专项行动。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邮政管理局共同发力,为穿梭于城市脉络的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编织起一张坚实的健康防护网。

启动仪式上,22家公立单位党组织与33家民营医院党组织郑重签订党建联学共建协议。这些专业医疗资源正转化为流动的志愿服务力量——健康义诊、专业咨询、急救课堂,跟随新就业群体的足迹,成为城市里温暖的“移动健康驿站”。

李师傅接受完专家细致的体检,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专家直接上门服务,省时省心,这变化太实在了!”他身后,专业的医护人员正手把手指导“快递小哥”使用AED除颤仪。这一幕,是东莞为超26万新就业群体构筑健康防线的生动缩影。

这一创新模式始于2023年6月。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直属机关党委与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社会组织党委率先破题,推动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结对子”,并派驻党建指导员入驻指导。短短两年,共建单位从26家扩展至55家,实现了对全市民营医院党组织的100%覆盖。这种深度的组织融合,有效打破了体制壁垒,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志愿服务力量的倍增。

资源的有效融合,让专业的健康服务突破了传统医院的围墙,精准滴灌至城市运行的“神经末梢”。市卫健局创新“卫健+快递”跨行业协作,邮政管理部门深入调研收集需求,卫健系统精准调配资源,推出义诊服务、健康讲座、健康副厂长、急救培训四大举措。数据显示,自2025年4月专项服务启动以来,急救技能培训已密集开展120余场次,覆盖3.2万人次,显著提升了群体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学了急救技能,跑单更安心!”一位快递员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道坚实“健康防线”为城市运转者注入的安心力量。

中医药“潮”起来

传统文化绽放青春光芒

当厚重的中医药遇见“潮玩之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20日,夏季篇“青年中医药文化四季潮集”在东莞市中心广场火热上演。青年们排队体验“中医四诊仪”,缝制香囊,习练八段锦,青春气息与缕缕药香交织升腾……

作为全国首个精准聚焦青年群体的中医药文化主阵地,创造出独具本土特色的“小莞·小香”中医药文化IP,原创中医“四季潮集”品牌logo并获得版权保护,潮玩知名企业哈一代推出“本潮纲目”中药系列玩偶在全国掀起热潮,打造了“中医药+潮文化产业”品牌。“青年中医药文化四季潮集”自2024年创意诞生以来,已成功举办四期,全市33个镇街(园区)积极参与,共派出义诊人员1500多人次,吸引超5万人次参与,成为东莞又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新名片。

这场引爆青年热情的“传统与潮流的化学反应”,源于精心设计的沉浸式体验:70个风格各异的潮玩摊位,囊括了省市级名中医现场义诊、针灸推拿即时体验、药膳美食创意市集、中医药趣味游园以及国潮风文艺汇演。其中,非遗“岭南固元艾灸法”借势“破圈”;融入“药食同源”的糕点成为网红爆款。去年七夕专场结合香囊手作,单日人流破万,传统节日被赋予了健康与时尚交融的全新内涵。

作为东莞市健康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道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积极推出“中医药文化青年夜校”公益项目,将传统中医药智慧融入青年夜生活,打造别具一格的“健康夜课堂”。如今,“青年夜校”已不仅是技能培训场所,更成为年轻人汲取健康知识的“健康补给站”。

“真没想到,把把脉、看看舌苔,就能生成这么详细的体质辨识报告!那杯加了罗汉果和陈皮的‘养生奶茶’,味道也出奇地好!”95后程序员小林在体验后说,这折射了传统与潮流的融合。

在科技赋能的浪潮下,东莞的优质中医药服务也“动”了起来。“中医小莞家”视频号精准推送养生内容;全国首创的“东莞名中医地图”平台通过月活超300万的“健康东莞”小程序动态更新信息,构建“15分钟名中医服务圈”,上线半年用户数超257万。

“‘四季潮集’是青年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将向全市复制推广,持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助力东莞全力创建全国首个‘中医药文化潮流之都’,让中医药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国潮’新时尚。”

朝夕守护“一老一小”

织牢民生健康底线

“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深的牵挂,也是衡量城市民生温度最敏感的标尺。东莞以精细服务和坚实保障,稳稳托举起“朝夕美好”的民生期盼。

在莞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岁的陈伯完成认知功能筛查后松了口气。“医生讲得很清楚,还教了预防方法。”这份安心源于东莞的超前布局:2024年全省率先启动老年痴呆防治行动;2025年将“全市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列为首件民生实事。目前已完成33.64万老年人筛查,并对高风险案例及时干预。

认知筛查,是东莞构建多层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目前,东莞已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老年健康网络:425家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护理服务;12家医养结合护理院设床位1696张;全市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依托1216个家庭医生团队,2024年65岁以上老人签约率达97.4%,医养结合服务惠及16.2万老人。

对于生命终末期的尊严守护,东莞构建起“三角立体支撑”安宁疗护体系。目前,全市已有26家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病区,设置床位293张,累计服务超1.5万人次患者及家属。中医药在老年健康中作用凸显,“东莞市治未病专科联盟”覆盖全市33家社区中心,2024年为32.14万老年人提供体质辨识、健康干预等特色服务。

在“一小”的托育服务供给上,东莞同样跑出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伴随国家生育政策优化调整,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激增。东莞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大力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5年7月,全市注册托育机构达906家,提供托位6.14万个,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达5.8个,提前超额完成目标。通过严格评审认定,全市已建成65家普惠性托育机构,覆盖全部33个镇街(园区),提供普惠托位5006个,显著降低了家庭负担,让“幼有所育”的民生承诺更加可感可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将“推动30所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纳入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今年1月,市卫健局、市教育局联合出台《幼儿园开设托班备案工作方案(试行)》,支持幼儿园增设托位。截至7月底,全市已有143所幼儿园完成托班开办备案,满足群众就近就便托育服务需求。这张精心编织的服务网络,稳稳托起了莞邑大地的“朝夕美好”,筑牢了城市发展的民生健康底线。

从新就业群体的健康“防护伞”,到年轻人热捧的中医药“潮流地标”,再到嵌入社区的“一老一小”服务网络——东莞的健康民生答卷,笔触细腻温暖,落点精准有力。其背后是“党建红心”引领“业务匠心”与“民生暖心”的深度融合。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底色,也是城市竞争力最深厚的根基。”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表示,东莞将持续深耕“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目标,将健康温度融入城市发展脉搏,汇聚成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在东莞,一幅以健康为笔、以民生为纸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愈加绚烂。

文字:刘召 图片:市卫生健康局供图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