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村(社区)亮出“治蚊”妙招,构筑坚实健康防线
东莞+ 2025-08-17 15:30:41

蚊子嗡嗡惹人烦?为了从源头掐灭蚊虫孳生,桥头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纷纷使出“治蚊”妙招。这些妙招不仅效果实在,更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基层经验,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李屋村的消杀工作有了“硬约束”——定制的消杀打卡纸板,让每天两次的消杀任务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犄角旮旯都不留死角。村里还和企业、商户签了防控责任书,明确“门前屋后自己管”,垃圾及时清、积水随时倒,形成“村委盯着干、商户主动办”的联防联控氛围。

作为全镇最早推行消杀打卡制度的村,屋厦村的消杀人员干完活必须打卡记录,谁干的、干到哪,一目了然,责任清清楚楚。针对一些不好反复消杀的角落,村里还自制了防蚊包,用天然草本味“赶跑”蚊虫,从细节上断了蚊虫的“生路”。

迳联社区从“装备”升级下手,购置手推车深入背街小巷清垃圾,卫生死角一扫而光推着手推车进背街小巷清垃圾,确保卫生死角“清零”,并在清理闲置地后,立即投放药物防蚊。他们还用上无人机航拍,自建房天台的垃圾藏不住了,拍下来建台账,盯着整改到位。工作人员还分片包干,挨家挨户帮着“翻盆倒罐”,把积水这个“蚊虫产房”彻底端掉。

田新社区组建了专业消杀队,重点区域天天喷药。连续两周大扫除,垃圾清干净、积水排彻底,蚊虫没了孳生场所,密度自然降了下来,社区环境也清爽多了。

邓屋村组建了环卫清理队,对全村进行“地毯式”清扫。聘请村民参与,大大提高了大家的防控积极性。宣传上也毫不含糊,“大喇叭+流动宣传车”齐上阵,全方位、多语种、高频次地将防控知识“送”到居民耳边、眼前,营造了浓厚的群防群控氛围。

这些源自基层智慧的“治蚊”妙招,实实在在提升了防控效果。下一步,桥头镇将继续优化升级这些“武器库”,巩固灭蚊战果,全力为群众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文字:袁健斌 图片:桥头供图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