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南海迎来一年一度的“开渔”盛事,东莞水域386艘渔船蓄势待发,承载着渔民的丰收期盼,开启新一轮耕海牧渔航程。为确保渔业生产和水上交通“双安全”,东莞海事局提早部署、精细管控,深化“商渔共治”,积极开展“2025护航开渔行动”,全力保障渔船开渔“首航”安全。
东莞水道和太平水道作为东莞辖区渔船进出作业的主要通道,河口交通密集,商渔船碰撞风险较大。为此,东莞海事局围绕水上交通安全,与属地政府携手落实一系列监管举措,确保渔船作业有序、通航秩序稳定。
在开渔季前夕,东莞海事局联合东莞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等部门举办“商渔共治2025——‘船长面对面’”活动,邀请30余名商船船长与渔船船主现场交流驾驶台瞭望、无线电通信实操经验,宣贯《广东沿海渔业船舶海上通航安全指引》,用典型案例解析《广东商渔船碰撞风险防控宣传手册》《东莞市商渔船碰撞风险区示意图》,重点讲解船舶避碰规则、高风险水域航行要点及应急处置措施,覆盖船员400余人次、渔民1200余人次,船员与渔民之间达成水域避让共识,进一步提升渔民和船员的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
开捕首日,东莞海事局周密部署,深化电子巡航监管,依托“智慧海事”监管平台、CCTV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划定7个渔船避免捕捞区、3个商渔船碰撞高风险警戒区、3道点验线,通过AIS信号比对自动推送高风险水域预警信息,有效控制违规航行作业船舶。东莞太平海事处强化现场联动巡航,牵头组织东莞市海洋综合执法、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共同引导内河渔港停泊渔船前往出港渔船锚泊区集中,提前对渔船集中出港航经水域进行交通管制。东莞沙田海事处联合水上派出所、村委对出港渔船逐船登船核查最低职务船员配备、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及安全生产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8人次、执法船艇9艘次、无人机2架次,巡航里程93海里,辖区未发生商渔船碰撞事故,渔船出港秩序井然。
据悉,针对开渔后渔船密度骤增、商渔交织风险上升等特点,东莞海事局与东莞市农业农村部门高效运行新湾、先锋2个防商渔船碰撞联管中心,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积极作用,组织开展“黑色四小时”船舶监管经验交流,共联合值守4小时,提升协作效能,加大商船航行引导、渔船交通干预,强化商渔船值守点验,切实提升联合监管效能,打通商渔协同治理“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护渔行动期间,东莞海事局已累计推送安全提醒信息2600余条,提醒过往商船注意避让,引导出港渔船安全出港,同步实施重要水道交通管制、高风险水域定点值守等系列举措,为渔船出海、作业、回港全流程做好服务保障。
“每年开渔期都是水上安全监管的关键时期,我们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引导内河渔港停泊渔船前往出港渔船锚泊区集中,提前对渔船集中出港航经水域进行交通管制。”东莞沙田海事处副处长康有良表示,东莞海事部门将持续紧盯开渔后水上安全形势,深化智慧海事应用,完善“商渔共治”机制,推动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全力守护南海渔业生产安全,为地方经济发展筑牢水上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