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暴雨救援到生命接力:水霖师生书写有温度的教育答卷
东莞+ 2025-08-15 17:03:21

2025年8月5日,东莞塘厦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大岭古涵洞处积水迅猛上涨,深度达到1.7米至2米。一辆小车涉水失控被困,司机命悬一线。在这生死一瞬,水霖实验学校教师冯国林恰好路过,他虽不会游泳,却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与周围的热心市民一同冲进了湍急的水流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

洪流勇救:冯国林老师果敢涉水救援

“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把人从车里救出来。”冯国林回忆,当时积水已没过胸口,救援过程中救援绳突然断裂,水压死死顶住车门,根本无法打开,他与众人轮流用扳手一次一次砸向车窗。玻璃破碎的瞬间,洪水裹挟着碎片涌进来,划破了手臂也顾不上擦。最终,众人合力将被困者从后备厢成功救出。“看到他安全从车里出来,我觉得一切都值了”。冯国林欣慰地说道。

这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果敢,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水霖校园里多年来浸润在师生心中的责任意识。冯国林表示:“在学校积累的安全知识与根植于心的责任意识,是应对危机的最有力武器。”从教十三年来,冯国林始终将学校常态化的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此次救援后,他更坚定了“教书先育人,育人先铸魂”的信念:“要让孩子们从身边的事里,读懂生命的重量与担当的意义。”如今,“东莞市见义勇为奖”的证书摆在办公桌一角,他却总是谦逊地说:“换作学校任何一位老师,都会这么做。”

暖心善举:水霖师生用行动挽救鲜活生命

冯国林的义举,只是水霖校园崇德向善风气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片充满爱与责任的教育沃土上,师者的言传身教如春雨润物,催生出朵朵向善之花。

2024年2月18日,在塘厦莆心湖大桥上,一名女子情绪激动,欲跳河轻生。水霖学校七年级学生杨嘉豪与同伴恰巧发现了这一情况,他们立刻想起老师平日里教导的“遇危不乱,科学施救”的原则,一边果断拨打报警电话,清晰报出位置,一边和同伴在现场耐心等待,并引导随后赶来的民警。正是这关键的几分钟,为救援争取了宝贵的黄金时间。面对警方表彰,杨嘉豪显得有些腼腆,但语气却十分坚定:“我只是做了该做的,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面对危难,既要敢担当,也要懂方法。”

而早在2019年,水霖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梁靖就以另一种感人至深方式诠释了“师者大爱”的深刻内涵,为一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作为东莞首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民教师,他从2015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到2018年接到配型成功通知时的毫不犹豫,再到2019年2月历时三小时完成200毫升造血干细胞采集,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准则。“患者信里那句‘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突然懂了: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让生命延续的力量。”如今,梁靖的故事已成为学校德育课堂上的“活教材”,激励着师生们积极投身公益,用爱心温暖社会。

育人理念:以师风师德浇灌教育沃土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育家精神是引航标。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奋力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作出广东贡献。东莞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并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

水霖教育集团长期践行着教育家精神理念。集团董事长许水林从潮汕“务工者”一步步成长为“教育实业家”,2003年创办塘厦水霖学校时就提出了“着眼长远发展,注重社会效益”的理念,要求校长和学校管理团队要把“为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人生和事业添彩”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这份对教育的赤诚与担当,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年深耕不辍,水霖教育集团将师风师德建设融入日常肌理。集团精心组建了一支“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将“勤教善导,教学相长”的教风深深镌刻在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以“每月德育主题活动”为载体,将无偿献血、社区服务等公益实践变成“行走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奉献的意义;用“三风一训”(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构建育人坐标系,让“心正行远、知行合一”的文化基因深深融入每一位师生的血脉之中。如今,从市一级学校到“中国民办教育百强”,水霖教育集团的成绩单上,不仅记录着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更展现着师风师德培育的丰硕成果。冯国林老师的勇毅、杨嘉豪同学的机敏、梁靖老师的无私,皆是这片教育沃土上生长出的“担当之果”,充分彰显了水霖师生的精神力量。

水霖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水霖教育将继续以师德为笔、以大爱为墨,在东莞教育扩容提质的征程中,不断书写更多育人的精彩篇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教育力量。

文字:袁巧怡、温梦玲、张理萌 图片:陈栋 学校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