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救援路 抢出“生命线” ——应急管理部精准调派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2025-08-15 17:02:46
图片
打通救援路 抢出“生命线” 
应急管理部精准调派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路通了,可以回家了。”近日,在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工作人员引导村民陆续登车,有序离开安置点,返回家园。
河道淤塞、道路损毁、基础设施瘫痪,在甘肃省榆中县,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安能等多家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通力合作,以最快速度打通抢险救灾“生命线”。
…………
图片
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多地因遭遇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牵挂受灾群众安危,十分关注抢险救援救灾进展,反复叮嘱要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加快抢修恢复进度,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战斗。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密切关注汛情险情灾情,科学调配专业救援力量装备,尤其是发挥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专业优势,针对性开展力量准备、第一时间完成调派,各队伍一刻不停“抢险、抢修、抢通”,全力以赴打通抢险救灾“生命线”。

 

图片
盯紧重点地区 强化力量准备
7月下旬,北京市遭遇极端强降雨,多地突发山洪,道路损毁、交通瘫痪、通信中断,村庄成了“孤岛”。
路不通,人进不去、物资进不去、装备进不去,抢险救援行动难以高效展开。抢通道路就是抢通受灾地区的“生命线”,早一刻完成,就能让受灾地区群众早一刻看到希望。
克服困难,一刻不停!应急管理部立即调派中国安能第三工程局携带专业抢险装备,前往怀柔区琉璃庙镇延琉路(三岔往鱼水洞村方向),开展道路抢通。114人、31台(套)设备,连续作业30余小时……中国安能救援队采用单向进占战法,人歇机不停,快速修复塌方路段,鱼水洞村的救灾工作由此提速。
图片
在平谷区镇罗营镇杨家台村老虎涧,按照应急管理部要求,中国能建采取多点突破、分段推进方式,迅速抢通5条道路,后续救援力量及物资得以顺利进入……
按照北京市“5天应急抢通”要求,8月2日,该市受灾各村基本完成通信、道路等“四通”任务。而快速抢通道路的背后,是先手“备”、动态“调”、科学“统”的三者结合。
图片
抢险救灾,关键在“备”。“今年,结合汛情形势研判,我们落实部党委部署,针对性加强力量准备并灵活编组,确保遇有险情能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范朝晖说。
年初,应急管理部按惯例召开应对重特大灾害应急力量准备会。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除各类应急力量、投送保障单位参加外,重点地区作为“需求方”一同参会。
“风险在哪里,哪里有需求,力量就部署到哪里。”范朝晖介绍,会议部署在重点地区提前安排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和航空救援、应急排涝、物资投送、供电照明等专业救援力量,并指导将其纳入地方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其中,北京地区共安排力量58支3180余人,部署相关装备870台(套)。这些力量和装备在协助北京应对此轮强降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根据汛情形势研判,应急管理部以国家防办名义印发2025年防汛关键期重点流域应急救援力量准备预案,针对全国七大流域明确力量编成,要求每个流域按照1万人和总排涝能力为每小时36万立方米的规模,分梯次、分类型安排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安全生产、工程抢险、航空救援、应急排涝等专业救援力量,做到专业搭配、协同救援,形成救援合力。
中国能建6个区域应急指挥中心提前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力量随时出动;中国中铁优化全国应急力量布局,其中中铁北京工程局450人的抢修抢建大队随项目遍布全国,可随时就近调派;中国安能依托11个工程抢险救援基地,强化力量准备,加快出动速度……汛前,各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按照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严阵以待。
图片
优化调派程序 第一时间响应
暴雨持续不停,汛情瞬息万变。如何让力量调派更及时、更有针对性?
据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二级调研员刘德龙介绍,针对中央企业工程抢险等专业救援力量,目前已基本形成需求提报、拟制方案、方案呈报、任务下达的力量调派模式,力量调派程序持续优化。针对此轮华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强降雨,截至8月12日中午,应急管理部已紧急协调调派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70多支4100余人,衔接军队力量2700余人,开展人员转移、道路抢通、溃口封堵、积水抽排等救援行动。
图片
密云区多处河道出险,请求支援!针对北京市发出的紧急需求,应急管理部迅速调派中国安能前置备勤。“中国安能在处置河道崩塌、溃口封堵等险情方面经验丰富,我们第一时间根据需求精准调派力量。”刘德龙说。
7月28日一早,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112名专业抢险队员携带78台(套)装备,紧急驰援。22时许,第一批先遣队伍抵达北京市密云区。潮河水位不断上涨,两岸河堤冲刷严重,多处出现脱坡险情。来不及休整,队员迅速投入前期勘探工作之中。次日零时30分许,随着大型机械装备陆续抵达,仅用时不到4小时,多处脱坡险情被成功处置。

8 月7日以来,甘肃省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多个乡镇的道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图片

应当地请求和应急管理部要求,中国能建第一时间安排西北区域应急指挥中心抽调63人(含1名防灾减灾专家)、16台(套)设备、近900件挡水板和铁锹等物资,支援榆中县开展抢险救灾;中铁六局兰州中通道项目部迅速集结50人、11台(套)大型设备,在榆中县马坡乡和兴隆山执行排洪通道疏通任务……截至8月11日12时,应急管理部共协调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952人、指导社会应急力量293人,在受灾地区开展道路抢通清淤、人员搜寻转移、物资转运分发等工作。

图片
全力打通通道 提升救援效率

“你们修的不只是便道,是咱南台村的活路。”8月3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南台村,村民刘长宝激动地说。他和其他被困乡亲,通过中铁北京工程局快速抢通的道路,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南台村多处便桥、道路损毁,村民受困。道路通则救援快,道路通则人心安。为此,应急管理部调派中铁北京工程局星夜驰援,前往该村抢修损毁道路。

道路靠近山脚,不时有落石滚下,路基已被洪水掏空……面对复杂的抢险环境,经认真研判,中铁北京工程局抢险救援突击队采取分段作业、同步推进的方式,连续奋战3个昼夜,修复道路9.1公里、铺设涵管32根、加宽损毁村道19处,以最快速度为被困群众打通了“生命通道”。

图片

“一想到有群众被困,我们一秒也不敢耽误。”中铁北京工程局兴隆县抢险救灾工作组组长李锟说,直到看到被困群众平安坐上车并被及时转移出去,他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甘肃榆中县山洪灾害发生后,县城通往重灾区马坡乡的104省道严重受损。而这,也是抢险救援的关键通道。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协调调派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能建、中国安能等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前往支援。在各方力量通力合作下,8月10日,104省道兴隆山段及该段至救援核心区的道路被成功打通,大型救援装备及救援人员可由此直达受灾最严重区域,救援效率大大提升。

在各地救援行动中,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积极利用先进救援装备,提升工作效率。在河北兴隆县,中国安能第一工程局带来的大载重无人机,一次能载重280公斤,成为空中投送的“高手”,有效破解复杂救援环境下人装难以行进的难题。在甘肃榆中县,中国能建派出专家现场踏勘,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为后续灾害分析和治理提供参考。

图片

截至目前,针对多地因强降雨引发的灾害,应急管理部累计协调指导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安能等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6万余人次,有序开展人员转移、道路抢通、巡堤护坝、溃口封堵、河道拓宽等行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