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塘厦第二小学 廖芊瑾《跟着爸爸走“东纵路”》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15 12:44:29

爸爸说要带我去“寻宝贝”时,我以为是去挖野菜或者找好看的石头。直到他牵着我的手,站在东江纵队纪念馆门口,我才发现,这里的“宝贝”都藏在玻璃柜子里。

最神奇的是那台发报机,方方正正像个小箱子。爸爸按了按我的肩膀:“试试能不能看懂上面的密码?”我盯着那些滴滴答答的符号,突然想起《举起手来》里的暗号,忍不住咯咯笑起来。可当讲解员说,战士们就是靠这个在黑夜里传递消息,好几次因为发报被敌人发现时,我的笑声卡在喉咙里——原来动画片里好玩的情节,背后都是危险。

在黄江的革命旧址,爸爸指着墙上的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让我猜是谁写的。“是老师吗?”我望着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像我们班同学的作业本。“是农民伯伯写的,他们白天种地,晚上就跟着东纵战士学认字。”爸爸蹲下来,和我一起数砖缝里的弹壳碎片,“你看,连种地的伯伯都愿意为家乡战斗,就像现在大家都愿意为东莞“创文”出一份力那样。”我捡起一块亮晶晶的碎片,它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星星落在了地上。

爸爸还带我去看了战士们住过的茅草屋。屋顶是用稻草铺的,墙壁是泥土糊的,我一摸就掉渣。“以前的人就住在这里?”我瞪大眼睛,我们家的房子有空调、暖气,这里却连窗户都没有。爸爸说:“但他们心里比谁都暖,因为相信总有一天,家家户户都能住上结实的房子。”他指着远处的小区说,“你看,他们的愿望是不是实现了?”

回来的路上,我累得靠在爸爸肩上。他口袋里的研学手册滑出来,我看见里面夹着一片干枯的木棉花。“这是在战士牺牲的地方捡的。”爸爸轻声说,“木棉花掉下来的时候,总是整朵的,像战士们不肯弯腰的样子。”我忽然想起刚才在纪念馆看到的烈士名单,好多人的年龄,比爸爸还小。

晚上写日记时,我画了幅画:左边是茅草屋,右边是我们家的楼房,中间画着爸爸牵着我的手。妈妈进来时笑着问:“为什么画条彩虹连接它们呀?”我说:“因为东纵的叔叔们,一定是踩着彩虹把幸福送过来的。”爸爸在门口听到了,偷偷抹了抹眼睛。

原来爸爸带我找的宝贝,不是能摸能看的东西,是藏在心里的。现在每次走过红色的路,我都会握紧爸爸的手——就像那些战士们,握紧彼此的手,才让东莞变得这么好。

作者:东莞市塘厦第二小学四年级9班 廖芊瑾;指导老师:陈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