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虎门镇的芦花坑水厂正式进入试运行供水阶段,标志着东莞“双水源”供水体系再添核心枢纽。该水厂与松山湖水厂共同构成东莞供水“双引擎”,大幅提升全市水资源保障能力,主要惠及虎门、长安、滨海湾新区等区域,为市民用水安全再添一道坚实屏障。

两大枢纽并立 供水体系更完善
作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在东莞的重要配套项目,芦花坑水厂总投资12.8亿元,设计日供水规模达50万立方米,与松山湖水厂形成“双水源”战略布局。两座水厂均采用以西江水为主、本地水库为辅的供水模式,供水范围主要覆盖 虎门、长安、大朗、大岭山、寮步及大市区等区域,实现水源互补,使东莞供水保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对经济高速发展的虎门、长安及滨海湾新区而言,芦花坑水厂的投运将进一步满足产业升级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用水需求。
此外,双水源体系建成后,东莞应对干旱或突发水质事件的能力显著增强。未来,两座水厂将联网调度,通过智慧化系统动态调配水资源,确保全市供水安全稳定。
智能+绿色 打造现代化水厂新标杆
走进芦花坑水厂,现代化的厂区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可以说,这里不仅是供水枢纽,更是东莞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示范项目。
在制水工艺上,水厂采用和松山湖水厂相同的“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三级净化系统,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标准。中央控制室内,水质数据实时监测,AI系统可自动预警异常,实现从取水到供水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水厂创新融合节能技术,配套建设水力发电与屋顶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达3.8兆瓦,年发电量约600万度。“可满足厂区20%的用电需求,每年减少碳排放6800吨。”水厂负责人介绍。
从单一水源到双源互补,从传统供水到智慧绿色,随着芦花坑水厂试运行,东莞供水体系正式迈入“双核驱动”时代。未来,两座水厂将协同优化资源配置,为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水资源支撑,也让市民的“水杯子”端得更稳、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