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保局:多措并举减轻生育负担​ 织密全周期生育保障网
东莞+ 2025-08-14 13:41:45

近年来,东莞市医保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生育保障的决策部署,着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聚焦“强化制度支撑、拓宽保障内涵、优化经办服务”三大关键环节,东莞市医保局在生育保障方面进行了系统谋划,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有效减轻了群众的生育医疗负担,为构建覆盖全周期的生育支持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医保支撑。

优化生育保险制度,减轻生育负担

生育保险制度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市医保局持续推进制度优化,旨在扩大保障范围并减轻家庭负担。

自2022年12月起,东莞市取消了生育保险待遇的前置条件,简化了待遇享受的门槛。同时,相关待遇覆盖在职职工、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失业人员等群体。灵活就业人员、因工致残被认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并办理了伤残退休手续的职工,以及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均无需缴纳生育保险费,也能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截至2025年6月,全市已有461.0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

东莞市对于职工医保参保人,产前检查和分娩住院期间产生的、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药品、诊疗项目及医用耗材的生育医疗费用,均纳入生育保险保障。

今年8月1日起,东莞进一步完善职工生育医疗保障待遇,职工医保参保人发生的产前检查及分娩住院符合规定的项目费用,个人无需先行自付,支付标准内100%纳入生育保险按规定报销。对于东莞居民医保参保人,其生育医疗费用将按照医疗待遇进行报销,例如,产前检查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门诊基本医疗费用,居民医保基金按75%支付,市内分娩住院不设起付线,待遇按住院标准执行。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人次同比增长19.53%,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支出同比增长15.49%,而参保女职工的生育津贴同比增长4.41%,截止次均生育津贴约为1.58万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东莞市在生育保险制度优化方面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生育负担。

拓宽生育保障内涵,回应群众关切

为满足群众多元化生育服务需求,助力解决“不能生、不敢生”问题,东莞市医保局持续丰富生育保障内容。

自2024年10月起,东莞市医保将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门诊特定病种待遇保障,涵盖包括“取卵术”在内的8个辅助生殖类诊疗项目,同时不设起付线。这一新政策的支付比例为85%,年度限额设定为16000元,有效降低了不孕不育家庭的生育成本。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有10528人进行了备案,结算共计18653人次,其中医疗费总额6295.62万元,医保基金支出4015.76万元,医保支付比例约为63.79%,自费成本降低60%以上。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生育服务的可及性,也为更多希望成为父母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支持。

优化经办服务流程,提升便捷体验​

东莞市医保局通过流程再造,不断提升生育经办服务便捷度,确保政策红利精准、高效落实。

自2025年8月1日起,符合生育津贴申领条件的参保人(在经用人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可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2025年底前,还将继续改进生育津贴发放措施,逐步实现“免申即享”,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生育分娩并直接结算生育医疗费用的参保人,由医保经办机构直接按月发放生育津贴,让生育津贴领取流程更加便捷。

此外,东莞市全面实施“出生一件事”服务,本市户籍参保人可通过“粤省事”APP进行线上申请生育登记、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医保参保等业务,这意味着新生儿在出生时即可享受居民医保待遇。截至2025年6月,已有1.89万名新生儿父母凭借出生医学证明成功办理居民医保参保,确保新生儿的及时保障。

东莞市还积极推进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方面取得了进展。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广”的原则,67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完成接口升级,成功打通了服务障碍,扩大了现场结算的覆盖面,确保“应结尽结”。截至2025年6月,约3.1万名未就业配偶已成功现场结算生育医疗费用,医保基金对此支出约2174万元,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办事便捷度与获得感。

东莞市医保局系统性改革措施,正着力构建全方位的生育保障网,旨在为市民提供更全面、优质、便捷的生育保障服务,助力多家庭实现生育梦想,推动生育支持政策持续、健康发展。

文字:赵浛锐 图片:市医保局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