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这块稻田挖出“黄金”!村民实实在在赚了一把!秘诀……
珠海特区报 2025-08-12 16:48:42

图片

在斗门区斗门镇上洲村,

一块200多亩的连片稻田

藏着太多故事:

它曾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口粮田,

如今却摇身一变,

成了串联起花海、小火车、

星空营地的 “黄金田”

这块稻田为何能实现这般蜕变?

村 “两委” 如何

既保护了村民们的感情,

又带着大家闯出发展新路?

 

图片

 

《珠海特区报》今日刊发

“百名记者·百村纪行”

主题采访系列报道文章

《上洲村:口粮田变身“黄金田”》

一起来探寻

上洲村的田园振兴密码。

 

tqb2025081202_s.jpg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斗门区斗门镇上洲村,一块200多亩的连片稻田,呈现在蹲点的特报君眼前。

稻田里蓄满水,邝月嫦等村民正在手工育秧。“把秧盘放平整,均匀地撒上稻种,等秧苗长好后,就可以插秧了。”邝月嫦说,虽然现在育秧苗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但大家喜欢在这块稻田里干活,感觉很接地气。

这块稻田来之不易。

 

画板 1.jpg

上洲村位于斗门镇西部,因在虎跳门水道上方而取名上洲,有“上善之洲”之意。立村时四面环海,后经过抛石筑堤围海造田,上洲村遂有了这块稻田。“这块大田,自古以来是上洲村的一块福地。”上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松有表示,作为祖祖辈辈的口粮田,村民们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

历久情深。村民们守护着这块稻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祖祖辈辈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如何利用稻田资源为村民谋福利,成为村“两委”考虑的首要问题。

“这件事算得上是村里的重大决策,我们先开党员大会,得到党员的积极支持,然后开村民代表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余松有表示,最后大家形成了共识:这块稻田作为村里的核心资源,要围绕稻田文化主题发展新业态,打造上洲村专属品牌。

图片

冬闲时节种植油菜花、格桑花(资料图)。

上洲村启动“发展引擎”。先是签订稻田租赁协议书,将200多亩稻田租赁出去获得收益;接着利用农田冬闲时间种植油菜花、向日葵等,开展农耕体验活动。“收完晚造水稻,我们就种上油菜花、格桑花,春节期间来了好多游客,我们销售特色农产品、地道小吃……实实在在赚了一把。”今年68岁的村民黄邓加开心地说道。

 

页面2.jpg

“上洲的花,不但引来了蜜蜂,还引来了商机。”余松有表示,通过举办水稻收割节、“我有一亩田”等活动,打造旅游休闲体验式的农旅产业,这块稻田发展成为村里的一张名片。

今年33岁的余绪健是上洲村“两委”委员。在村里的支持下,余绪健在2024年牵头成立上洲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负责统筹流转这块稻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农耕体验项目,预计每年村集体可增加收入50万元。

“稻田统筹流转时村民明确表示,用来耕作可以,要搞其他的话就不给了。”余绪健说道,公司由村党总支、村委会直接管理,这样做好处不少:这样不产生管理费用,实际上是变相增收了。“得到了村民的信任,没有辜负村民对这块稻田的感情,大家参与度高了,把村里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事情”。

以200多亩稻田为核心资源,上洲村目前正谋划农业研学项目,与下洲村、新乡村联合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开展“三村一馆”农文旅研学线路试验,做大乡村旅游优势产业。

一阵短促的大雨过后,特报君绕村而行。3里长3000多棵30多年树龄的落羽杉村道、绿植茂密的上洲山、青砖灰瓦的兰亭祠堂、“雨污分流”升级改造的巷道、平坦整洁的沥青路、环境优美的创美庭院……“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一幅和谐田园景象。

图片

村内的咖啡馆。

在稻田的四周,呈放射状分布有供销便民服务社、麻绳农家菜、拾陆巷咖啡店、星空营地等新业态,成为稻田文化主题的重要内容。

正是中午时分,麻绳农家菜迎来了客人。随着村子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余律成毅然放弃了外地工作回乡创业,利用稻田边的“田景”房开了这家餐厅。

“这是现在‘最时令’的一道菜,蟹辣焖节瓜。你看,稻田前面有小河,小螃蟹就是从河里现抓的,就地取材。”余律成说,餐厅就在稻田边上,吃着饭就能闻到稻花香,很多客人就是冲着稻田来的。余律成笑称,他这里被客人们叫作“田景餐厅”,没有稻田怎么叫“田景”呢?

图片

7c81fbca2013488156ad9f565bd1dec.jpg

“哐当哐当……”当天下午,特报君坐上稻田小火车欢快出发。稻田小火车轨道总长度2公里,途经稻田、风车、生态公园、兰亭祠堂、上洲碉楼等景点,单程约30分钟。“春可赏花草,秋可品稻浪,欢迎更多游客坐上稻田小火车,探寻上洲‘绿野仙踪’。”驾驶员吴叔开心地说道。

今年5月31日首次运行的稻田小火车是海畔·乡野星空营地项目之一,而星空营地项目正是上洲村稻田文化主题的一部分,采用村企合作模式,利用村里的闲置空地资源打造而成。“我们这里有10个户外帐篷(民宿),还有吊炉火锅、烧烤摊、星空舞台……周末都是客满,80%的客人来自香港、澳门。”星空营地店长吴霞说。

 

图片

星空营地。

 

立秋刚过,

登上海拔近60米的上洲山,

远眺崖门水道、虎跳门水道,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极为壮观。

 

从耕牛犁田、拖拉机耕地

到现代化插秧,

从口粮田

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黄金田”……

上洲村这块稻田,

既是传统农耕文化的守护者,

也是现代农业的践行者。

 

“村里的这块稻田,

我们不但要守好它,还要发展好。”

余松有感慨道,

村里将不断丰富稻田文化内涵,

以更多的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助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43cdc53b200b19d46bf4ad6896e35713_.jpg

 

“百名记者·百村纪行”主题采访系列报道

最打动人心的报道,往往孕育在离炊烟最近的地方。珠海市委宣传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珠海传媒集团、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各区(功能区)支持的“百名记者·百村纪行”主题采访系列报道正式推出。

 

肩负使命,奔赴百村,我们记录的不仅是田间地头的生活图景,更是珠海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历史底稿。我们以脚步丈量热土变迁,以镜头定格时代芳华,以笔墨书写振兴史诗,希望献给所有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人们。

 

珠海传媒集团 张帆 王一格/文 梁冠贤、陈佳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