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答卷③|莞邑善治谱新篇
东莞+ 2025-08-12 14:01:01

新近出炉的“期中成绩单”令人振奋——今年上半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达6067.84亿元,同比增长4.8%。经济行稳致远的背后,是社会善治根基的强力支撑。今年以来,东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共治为路径,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莞邑善治答卷”。根据4月份有关通报,东莞平安建设工作满意度排名全省第2,群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梯队。

坚持党建引领

用初心点亮民心 用担当托举平安

8月9日至10日,东莞在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进一步做好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

40余名来自市城管局的党员干部组队下沉谢岗镇谢岗村,与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清扫街巷、清理积水。望牛墩镇112个“两新”党组织、280余名在册党员迅速前往村(社区)、建筑工地、工厂企业等,开展拉网式排查。常平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党员干部火速下沉到各村(社区)防控一线,聚焦重点区域清空倒置积水容器、清理卫生死角,派发宣传资料,引导大家做好防叮咬措施……一面面鲜红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7月25日,市委组织部倡议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落实市委号令,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市、镇、村及新兴领域党组织闻令而动,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防控一线,全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引领广大市民筑牢群防群控严密防线。

党建强,则治理强。去年以来,东莞纵深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滚动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全市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村(社区)“双报到”,深化市直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村”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无论是防控虫媒传染病、抗击台风暴雨,还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东莞的党员先锋始终挺立在攻坚最前线,用初心点亮民心,用担当托举平安。

规范化建设综治中心

解纷止争只需进“一扇门”

在厚街镇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59岁的王女士接过期待已久的补偿协议时,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2021年,王女士因手指被机器割伤而引发的工伤认定纠纷,长时间未决。今年初,在镇综治中心的不懈努力下,通过“专家会诊”,彻底化解这宗历时三年多的纠纷。这一场景,正是东莞全域覆盖的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的生动缩影。

东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稳步推进市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目前,全市各镇街(园区)综治中心已完成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服务室、网格工作室、部门进驻室、监控研判室、群众接访厅等“五室一厅”标准化建设,平安法治办全员进驻,人社、公安、司法等五部门力量常驻,法官、检察官定期进驻,住建、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按需进驻,为群众提供调解、仲裁、诉讼、法援、救助、心理咨询等服务,保障群众诉求得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全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同时,全市61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也同步完成中心更名挂牌工作,与镇街(园区)综治中心联动,共同构建了一个上下贯通、有序有效的工作体系。

曾经,面对矛盾纠纷,群众往往需要四处奔波求助。如今,只需踏进综治中心这“一扇门”,各类矛盾纠纷便能找到解决之道,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以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为驱动,一幅市级统筹协调有力、镇街实战服务扎实、三级衔接联动紧密的善治画卷在东莞徐徐展开,为东莞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强化科技赋能

智慧引擎驱动治理效能提升

走进市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大厅,巨幅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市镇村三级联动流转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项数据。

依托市政务服务平台,市综治中心搭建了矛盾纠纷调处管理平台。该平台与“110”和“12345”热线连通,线索数据可进行跨部门跨层级流转。按照“接警处置、初步调解、线索移交、联动化解、信息反馈、复盘管理”的闭环流程,线索进入平台流转后,责任单位在30分钟内签收、60分钟内分拨、24小时内完成初核,进度滞后即刻预警。

技术支撑已深度融入东莞基层社会治理。

在推进网格化治理中,东莞也不断强化科技赋能。今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市智网中心将全市综合网格调整划分为2965个,并做好网格数据迁移,以统一地址为“锚点”,夯实智慧网格与职能部门业务耦合的坚实底座。

南城、厚街、洪梅、大岭山等镇街先行先试块数据支撑系统应用新场景。其中,洪梅镇统筹推动技术升级与流程再造,一方面,通过智能设备与算法,实现问题精准识别与高效处理;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完善融合指挥调度工作机制,重塑基层治理的体系。

目前,洪梅镇已初步形成基层治理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由洪梅智网中心承担智慧城市指挥调度中心职能。当问题发现时,指挥调度中心迅速从海量数据中精准提取关键信息,依据预设的规则和流程,将任务指令一键派发至相关责任部门。今年,洪梅的高空鹰眼AI火灾识别巡检功能,实时发现一起田野窝棚起火,为消防救援赢得黄金时间。

东莞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驱动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推进多元共治

绘就善治同心圆

8月5日上午,塘厦镇正逢暴雨强降雨天气,深圳司机李先生不慎驾车冲入一个桥涵积水潭,车辆快被水没过车顶。危急时刻,7名东莞群众相继下水,与塘厦派出所两名民警通过拖拽车辆、借力限高架推车、拉开车门、使用工具敲打车窗、扣扒车尾箱锁钮等救援办法,成功将司机从车尾救出。这场刷屏全国的“生命救援”,折射出东莞社会共治的深厚根基。

近年来,东莞大力探索多元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机制,有效激活千万人口家园意识,绘好莞邑善治同心圆。

目前,东莞已组建起一支32.7万人的“东莞义警”,他们本职工作是单位内保人员、保安员,楼栋出租屋管理人,住宅小区、商住楼物业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快递员、外卖员等。

全市各镇街成立平安建设促进会,充分调动和凝聚群众、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市智网系统发展了超2.4万人的兼职网格员,组建超9.6万个出租屋微信群,推广“智网人人拍”小程序,鼓励引导群众参与发现社会治理隐患。

东莞还创新异地商会管理,推动以乡音乡情传播平安文化,以情理法助力社会治理。莞香花、白玉兰、心灵驿站等社会组织,数量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社工队伍等也都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

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东莞以家园意识凝聚千万人口,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今日的东莞,正以昂扬之姿、奋进之态,为超大型城市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书写“东莞样本”,奋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文字:林朝丰 图片:东莞日报资料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