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答卷② |东莞:“百千万工程”绘新景
东莞+ 2025-08-11 13:35:17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今年以来,东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等重点任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奋进答卷”,书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篇章。

产业兴旺

今年以来,东莞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农”工作基本盘更加牢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今年花势好,挂果量比去年多三成;荔枝优质品种多,产销两旺。”在东莞大岭山镇,无届农场创始人张志勇丰收的喜悦背后,是产销模式的升级。“今年荔枝增产也增收,我管理的1000多亩荔枝林,今年比去年增收100万元左右。”荔农增收的背后,则是东莞打出的“高端荔枝出东莞”组合拳。

东莞荔枝种植面积约15.76万亩,产量可达3万吨。如何促进荔农增产又增收?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充分整合资源,联合电商平台、物流企业,打通“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推动“东莞荔枝”进山姆、上高铁、闯东南亚,荔农户均收入15万元、同比增长63.9%,有效实现6000多户荔农丰产增收,其中,6月23日,东莞荔枝通过冷链直达深圳机场,然后闯进迪拜市场,每斤售价达百元仍供不应求。

小荔枝撬动大市场,土特产变身“金招牌”,粮食安全同样亮眼。2024年,东莞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实现“三增”,在全省耕地保护考核中获评优秀。麻涌镇通过“农田托管+智慧农业”模式,推动水稻亩产提高8%,成为全省粮食高产典型。

“以前追求高产,有时就顾不上米质和口感了。”洪梅镇金色水乡稻田公园管理人员黄振许在田埂上感慨,“现在政策导向很明确——既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像南晶香粘这样的优质品种,抗性好、米质优、市场接受度高,是我们推广的重心。”

聚焦荔枝、香蕉、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努力实现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东莞将品种优质化视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依托市农科中心等技术平台,大力引进筛选适合本地生态的优质、高产、抗逆水稻品种,建设良种示范基地,让“东莞粮”的金字招牌在舌尖上赢得口碑。

镇村共进

镇村发展蹄疾步稳。全市28个镇全部上榜全国千强镇并入选前300强,长安镇、松山湖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大力支持村组开展投资总额超90亿元的回购土地、增持物业行动,赋能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净资产分别同比增长5.7%、4.4%,形成强镇带弱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升级的发展格局。

万江新谷涌社区,借助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整治市人民医院周边交通的东风,投资1.7亿元,在一片闲置地上建设一座现代产业园。“我们现在正积极招商,交通方便、配套齐全,目前有很多意向客户。”新谷涌社区党委书记陈冠勤对现代产业园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还算了一笔账:“现在环境好了,也不堵车了,企业愿意来,预计每月可为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2025年,东莞安排市重大建设项目798个,总投资78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94亿元,安排市重大预备项目179个,估算总投资1590亿元。

其中,产业工程572个,年度计划投资708.5亿元,旨在重点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城乡蝶变

城乡风貌持续改善,统筹推进交通治理、美丽圩镇建设、“三线”整治与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市人民医院片区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人居环境焕新颜。

“以前医院门口堵车半小时,现在5分钟就能进停车场!”市民张先生对市人民医院片区改造赞不绝口。通过整合10个停车场、新增3000个车位,高峰期车辆通行效率大幅度提升。

美丽圩镇建设更是亮点纷呈。万江街道拔蛟窝社区拆除违建后建成滨水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东坑镇丁彭黄片区整治“三线”乱象,出租屋租金上涨38%。全市261个美丽圩镇项目落地,植树104.59万株,“三线”整治排名全省第二。

绿美生态还带动了文旅融合。清溪镇依托森林资源开发徒步线路,周末游客量翻倍;樟木头镇打造“客家文化+生态农业”综合体,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

人居环境的改善有效带动了产业升级和居民增收。其中,南城石鼓沿街商铺平均租金从600元/月提升至1200元/月、翻了一番。东坑丁彭黄片区出租屋平均月租从500元提升至690元、增长38%。塘厦凤凰岗投入8000万元用于环境提升,吸引签约落地重大项目投资44.8亿元,带动村组两级总收入同比增长12.6%,实现了多方共赢。

合力攻坚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高水平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越是攻坚关头,越要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

当前,东莞推动千万人口加速融合,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攻坚。在省典型镇村及标杆项目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感受到了“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变化。

“孩子暑假能来东莞团聚,还有托管班照看,我们打工也安心了!”在莞务工的四川广安人王女士说。今年,东莞联合广安警方开展“乡情警务”,护航300多名“小候鸟”安全来莞;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动员在企业开设暑期托管班,全市更加关注“一老一小”,莞一夏暑期公益活动在去年惠及150万人次的基础上,今年将让更多人受益。

户籍制度改革同样力度空前。在东莞工作了15年的刘伟通过“积分入户+社保挂钩”政策落户东莞。“孩子能上公办学校,医保报销比例高了,真正有了归属感。”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户籍人口25.7万人,增速居全省前列。

中建五局承建的厚街首个低成本产业空间项目——厚街镇厚山现代化产业园低成本产业空间项目即将竣工,项目负责人侯颖鑫坦言:“我们以‘微利+公益’模式参与,既履行社会责任,也拓展了市场。”目前,29家央国企助力53个“百千万工程”项目,投入2.56亿元,其中4个项目已完工,剩余项目将在9月开学前交付。

社会组织同样活跃。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良好局面,以点滴善意汇聚大爱,共同为“6·30”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今年东莞“6·30”活动,就吸引500多家企业认捐款物超过1亿元。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年下半年,东莞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汇聚共建共治共享强大合力,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城乡风貌提升攻坚战、重点领域改革突破战、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持久战,切实办好人民群众“身边事”“烦心事”“棘手事”,全力以赴推动“百千万工程”高水平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文字:周桂清 图片:张伊琳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