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有效遏制蚊虫孳生,降低虫媒传染病传播风险,近日,道滘镇昌平村吹响了环境卫生整治的“集结号”。村委会牵头,村干部、工作人员、党员与村民志愿者们拧成一股绳,通过灭蚊消杀、入户宣传、蚊媒监测、环境整治等组合拳,让村居环境悄然焕新。
走进昌平村民王婆婆(化名)家,曾经堆满瓶瓶罐罐的阳台如今焕然一新。这些被老人珍藏多年的“宝贝”,在志愿服务队的耐心劝说和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看着清爽的阳台,连呼吸都顺畅了!”王婆婆的儿媳妇笑着说。

原来,王婆婆家的阳台和楼顶曾是“杂物小天地”。老人多年来养成收集瓶瓶罐罐的习惯,日积月累的物件不仅让居住空间显得拥挤,更成了蚊虫滋生的“安乐窝”。村干部上门宣传防蚊灭蚊知识时,耐心讲解杂物堆积的隐患,王婆婆的儿媳妇听后,当即主动联系村委会寻求帮助。
没过多久,志愿服务队就带着工具上门了。大家分工协作,有的搬挪废旧纸箱,有的清扫角落灰尘,有的整理零散瓶罐,将楼梯间、阳台、天台的陈年杂物一一清出。同时,志愿者们还细心检查并清除了花盆托盘里的积水,从源头上掐断蚊虫孳生的链条。经过大半天的忙碌,数车积存废品被清运一空,重点区域也进行了彻底消杀,原本杂乱的空间瞬间清爽起来。
“村里很多老年人都有收集旧物的习惯,这背后是念旧情结,但杂物堆积确实容易成为蚊媒传播的隐患。”昌平村工作人员一边帮忙整理,一边向王婆婆一家普及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还贴心送上了灭蚊礼包,反复叮嘱他们要定期清理积水,让家里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随着昌平村委会多管齐下地做好宣传工作,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到环境整治的队伍中,村民赖大叔一家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他们响应号召,对房前屋后来个“大扫除”:墙角的枯枝败叶被清扫干净,闲置的破旧家具被妥善处理,院子里的坛坛罐罐也被一一翻转,倒出里面的积水。
“村里工作人员天天来宣传,还带着工具帮我们一起清理,咱们自己更得行动起来。”赖大叔擦着额角的汗,看着焕然一新的院子,笑得合不拢嘴,“你看现在,院子敞亮了,蚊子也少了,住着别提多舒心了!”
如今,昌平村家家户户都动了起来:村民们自觉打扫屋内卫生,翻盆倒罐成了日常习惯,排水渠道也被疏通得畅通无阻。大家用实际行动消除蚊虫孳生的温床,村内巷道变得宽敞整洁,蚊虫密度肉眼可见地下降,走在路上,连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据悉,为了让这份整洁与清爽长久保持,昌平村正织密长效管理的“防护网”:定期开展蚊媒监测,像给村子做“体检”一样及时掌握蚊虫动态;常态化进行灭蚊消杀,不给蚊虫卷土重来的机会;持续上门宣传健康知识,让防蚊意识深入人心;组织志愿者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还为村民们派发蚊香、驱蚊液等防蚊用品,把关怀送到家门口。
“环境变好了,大家维护卫生的自觉性也跟着提高了。”村民们的话语里满是欣喜。如今的昌平村,房前屋后干净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每一条巷道、每一处角落都透着清爽,为村民们撑起了一把健康舒适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