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学家获“中国诺奖”,期望以香港学术优势贡献国家科技进步
大湾区之声
2025-08-08 20:59:26
有“中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近日在香港和北京两地连线公布奖项得主,共7位杰出科学家获得殊荣,其中物质科学奖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香港科技大学蒙民伟博士纳米科学教授兼物理系讲座教授戴希、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以拓扑电子材料的研究共同获得。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方忠、戴希、丁洪发现的拓扑电子材料,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之一。
这类材料具有极强稳定性的表面导电态,为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与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方忠与戴希发展出一整套计算方法,使他们率先预测出一系列拓扑材料,包括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材料,以及Weyl半金属等。丁洪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验证了Weyl费米子的存在。他们开创的方法现已被全球科学家广泛采用。
未来科学大奖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于2016年设立,以表彰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各领域开创性的科学家,并借以激发社会的科学精神和热情。戴希是历届大奖40多名得奖者中第六位香港科学家。早年完成博士学位后,他随即在香港科技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其后又先后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港科大等担任教授,与内地伙伴并肩钻研尖端物理材料理论。
此次获奖让中国在拓扑物态领域的研究跻身国际最前沿,戴希期望未来能继续发挥香港于学术研究的独特优势,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戴希认为,内地科研机制和合作气氛较好,香港的科研机构有国际化优势,互补性相当大。他鼓励香港青年科学家善用香港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实现自己科研目标的同时,为国家科研发展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