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长安镇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法依规开展,8月1日下午,“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长安镇专场报告会举行。
“双百”活动很有意义。从主讲专家来说,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可以在领导干部中输出自己的专业研究成果,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服务政府和社会的咨政建议,同时感知、吸纳政策层面的现实状况和各方诉求,从而完善自己的理论研究,形成法学理论研究的闭环;从台下的领导干部来说,法学家的专业讲解,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法治的核心要义,在与政策实践的碰撞中,加深对法治现代化的思考,为政策过程破解难题开拓思路。对于长安此次报告会,法学家深入讲解环境法治问题,对领导干部准确理解环境法治的要求,更好地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助力,让他们深化了认识、打开了思路。
唯有良法善治,才有治理现代化。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确保所有行政和执法运行在正确的方向、方式上,法治是锚点,也是轨道。就是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以程序正义确保实体正义,最终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秩序。概言之,“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遵循,也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具体到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的价值至为重要。在要素驱动的旧发展模式下,经济发展往往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在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就是要破除旧发展模式,还清环境污染的历史欠账。经过10多年来的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中的制度性根基就在于法治建设。各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曾几何时,茅洲河是污水治理攻坚战的主战场,在打击直排偷排等违法犯罪、铁腕处置“散乱污”企业、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塑茅洲河河清岸美生态文明过程中,长安善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获得了巨大定力和助力。放眼当下,长安迈入“千亿镇俱乐部”,着力为广大市民和八方人才构建“新质生活”,必须有更优质的生态环境与之匹配。只有继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能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
憧憬着努力着,法治阳光普照、碧水蓝天一色,看“千亿镇”梳妆展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