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中华|从6000年前到鼻尖,这场“茶”展太香了!
大湾区之声 2025-08-07 20:18:36
茶,不只是东方的一盏清饮,更是一段流动千年的文明记忆。

 

近日,《茶的历史与艺术》展览亮相 香港大会堂, 以沉浸式叙事与多感官体验为特色,带领观众穿梭时空,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走入现代都市的品茗日常,细细体味中国茶文化的深厚根脉与时代余韵。

 

6000年前的茶文化起点:
一段根的故事

 

茶从何时走入人类的生活?

 

在展览的“茶史溯源”单元中,一段发生在6000年前的种茶往事,格外引人注目。根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的资料显示,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中,曾发现一段距今约6000年的人工种植茶树根。这一发现意味着,中国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从山林采摘野茶过渡到有意识地栽种茶树,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早期基础。展览通过图像、考古资料与解说文本,将这段关键历史娓娓道来,串联起从河姆渡文化到后世茶文明的演变轨迹,展现出茶从自然植物走向文化符号的演化过程。这一段“根”的故事,让人真切感受到茶文化深植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与延续性。

 

图片
田螺山遗址出土茶树根 

 

粤港茶文化的城市记忆:

从香港最早的茶楼说起

 

在大湾区,喝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走进任何一家茶楼,你都会感受到那股浓厚的茶香气息,以及人们愉悦的谈笑声。这一切都在诉说着当地人对茶的热爱。

 

本次展览中就记载了19世纪中叶香港茶楼的发展脉络,呈现出粤港地区饮茶文化的社会图景。随着广府移民迁入香港,广州“二厘馆”的饮茶传统被带入香江街头,茶摊、茶档与早期茶楼逐渐成为城市日常的一部分。1846年开设的“三元楼”与“杏花楼”,被认为是香港最早的茶楼雏形。

 

茶楼不仅是饮茶之所,更是交际、议事、商谈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一盅两件”逐渐成为市井习俗——一盅焗茶,两件点心,简约却不失讲究,承载着港人对生活节奏与人情往来的细腻追求,也藏着一个城市的温度与记忆。

 

图片
展览“大湾区茶事”单元

 

“闻香”体验:

鼻尖上的文化小课堂

 

若说本次展览中最“好闻”的部分,非“闻香体验区”莫属!

 

展区围绕六大茶类展开香气体验,邀请观众以鼻尖“品茶”,开启一场融合感官与知识的文化之旅。现场通过特别设计的闻香装置,让参观者实现从“看得到”到“闻得到”的全方位体验,让茶的气质在视觉与嗅觉中徐徐展开。观众可依次嗅闻茶叶香型。红茶的甜润、青茶的幽香、黑茶的陈厚、白茶的清雅、黄茶的温和、绿茶的鲜爽……每一缕茶香,都是一次对文化记忆的唤醒。这一方空间,像是一堂藏在鼻尖上的茶文化课。茶香既是识茶的线索,也是一种文化流通的感官语言。

 

图片
展览中的闻香装置

 

从六千年前的茶根到鼻尖上的茶香,茶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中,流动在粤港的街巷之间。这一盏茶,既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也是城市记忆与文化根脉的柔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