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民抗击暴雨中的温情与力量
东莞+ 2025-08-07 10:36:59

8月2日至8月6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突袭东莞,樟木头镇24小时降雨量达到449.7毫米,多个镇街出现严重内涝,河水上涨、车辆被淹、群众被困……

这是一场来势汹汹的大战,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东莞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专业力量科学施救,普通市民互帮互助,共同构筑起一道守护生命的坚实屏障。

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瞬间:黄江社区工作人员摸黑敲门转移居民,常平消防员深夜皮划艇护航待产孕妇,塘厦警民合力救出即将被洪水淹没的司机……向“险”而行、连续作战、众志成城,这场全民抗击暴雨的战斗中,处处涌现着直击人心的温暖和凝聚人心的力量。

闻“汛”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8月5日凌晨的东莞,一片漆黑,暴雨如注,各镇街不断传来汛情。

暴雨橙色预警!暴雨红色预警!立即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东莞市应急指挥中心内,市领导坐镇指挥,预警“叫应”和视频调度重点镇督促落实强降雨防御措施,市三防指挥部15个成员单位联合值守。

暴雨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东莞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应急、消防、公安、交警等火速驰援,网格、城管、水务、民兵等部门主动请缨,全市党员干部带头扛起防汛救灾重任。各镇街指挥部内,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确保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在暴雨中、在洪水中,党员干部逆行而上,排查老旧小区和低洼院落,转移被困家中的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人员,在积水路段开展搜救,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最硬核的“守护墙”。

8月5日凌晨,在樟木头镇柏地社区,刚满月的婴儿在居民王女士的怀里冻得哭闹不止,一楼已被洪水淹没。社区安全办工作人员蔡锦宏和同事们用澡盆当“救生艇”,在齐腰深的积水中搭建起“生命通道”,小心翼翼地将母女转移到应急避难场所。“要不是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获救后的王女士泪流满面。

这样的场景在暴雨期间不断上演,樟木头应急人共转移救援238人,化解了37起次生灾害风险。

这场与暴雨的战斗中,社区工作人员冲在一线,深夜蹚着齐腰深的水,转移救援群众,深深地感动着每个人的心。

在黄江北岸社区,工作人员凌晨4点,冒着夜雨挨家挨户转移群众,对高龄老人实施重点救援。

在常平镇珠沥村,面对不断上涨的积水和焦急的群众,救援人员沉着应对,小心驾驶橡皮艇穿梭在积水区域,将12名被困群众全部安全疏散,无一人受伤。“谢谢你们及时来救我们,真是太暖心了!”群众的感谢声,是对救援行动最生动的点赞。

8月5日清晨,在茶山镇寒溪河段水位持续上涨,峡运周边出现积水,应急、水务、公安、武装等部门数十名抢险人员顶着大雨,在堤岸上快速装填沙袋,组成多条“人力传送带”,很快就筑起一米多高的沙包墙。

截至8月6日下午,全市共出动工作人员超16万人次,转移人员15212人。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党员干部的不眠夜——很多人整天泡在泥水里,脚泡烂、裤管里流着水、腰直不起来……

面对洪水的威胁和受困群众的期盼,东莞的广大党员干部没有一丝犹豫,他们不负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担当,展现了过硬作风,在暴雨洪水中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守护墙”。

生命至上:专业力量守护平安

当暴雨来袭,公安、交警、消防、应急等专业队伍成为抢险救灾的中坚力量,他们配备无人机、冲锋舟、抽水泵,或在积水点值守排涝、疏导交通,或深入工地、农田排查隐患,或冒险救援转移被困群众……从深夜到白天,雨水中的身影从未停歇。

防汛救灾争分夺秒、刻不容缓。

“快!孕妇羊水破了,必须马上送医!”8月5日凌晨4时28分,常平镇消防大队接到一起特殊求助:一名临产孕妇因道路淹没无法就医。消防员们火速携抢险救援车、橡皮艇赶赴现场。在小区门口,有一段被积水淹没的马路无法使用橡皮艇悬挂机,消防员们采用“人工推进”方式,在积水中一步步挪动,最终将孕妇安全护送至救护车。

几个小时后,新生儿顺利降生在东莞常安医院,这场暴雨中的“生命接力”也感动了无数市民。

在厚街消防救援大队工业城分站,消防员仅用4分钟就成功救出被积水困车中的女子。在樟木头镇裕丰宝湖路,消防救援人员驾驶充气皮艇,成功救出被困在店铺中的3名人员。

本轮强降雨中,全市消防救援部门共接报强降雨相关警情176起,出动消防车190车次,出动舟艇72次,转移疏散群众211人,营救被困群众22人。

在救援行动中,科学决策、现代化救援装备大显身手,实现了救援效率和安全性的大幅提升。

8月4日,樟木头镇规划五路温莎堡地下停车场积水迅速上涨。应急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调派“龙吸水”抢险车与大功率抽水泵进行排水作业。轰鸣的机器声、拉起的隔离带、应急人员值守的身影,为群众筑起了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墙。

8月5日12时,东江水位上涨,石排镇鲤鱼洲岛瞬间陷入险境,上涨的江水正步步紧逼岛上居民的家园。东莞海事局联动多部门,一边冒雨奔赴现场勘察水流态势,一边评估渡口渡船的马力能否抵御湍急水流。最终动用两艘船只成功转移岛上的42名受困群众。

8月5日上午,在塘厦镇,诸佛岭智网工作调度站专职副站长刘润超带领救援小组,借助橡皮艇在水流中艰难穿梭,朝着可能有被困群众的楼栋、窗口持续呼喊,仔细排查每一处居民楼、商铺,成功解救两名被困在居民楼的老人。

8月6日中午,谢岗镇排水渠堤防修复现场,渣土车不断往缺口处填片石,挖机在卸完料后配合平整回填,装载机和推土机则负责推料,施工人员采取两边同时施工围合的方式,全力推进堤坝修复工作。8月6日下午6时,缺口处初步合龙。

驾艇搜救、转移群众、修筑堤防……暴雨无情人有情,专业的救援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暴雨中,这群人永远在最危险的地方逆行。他们的身影,传递着安全与希望的力量;他们的专业,更是受困群众得到救援的保障。

全民参与:微光汇聚成星河

暴雨无情人有情。在这场抗击暴雨灾害的战斗中,东莞普通市民的守望相助同样令人动容。

广大市民群众主动加入到抢险救援的队伍,协助转移人员、搬运物资、清理路障。东莞社工为高龄长者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大朗网格员耐心守护并帮助走失的老人回家;塘厦不会游泳的老师冯国林加入救人队伍中……无数“平凡英雄”挺身而出,用一个个暖心举动诠释了东莞的温情与力量。

暴雨里,一群不相识的人,用实际行动与爱心搭建“生命通道”。

8月5日上午9时24分许,在塘厦镇铁路桥涵,驾驶员李先生被困在积水深达1.6米的车内,命悬一线。危急时刻,民警和周围群众接力下水救援。这群好心人先后尝试推车、破窗,最终通过开启汽车后备厢,将李先生从车内成功救出,整个救援过程不到10分钟。

在救援中,水霖实验学校小学部数学老师冯国林完全忽略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实,蹚过没颈的水尝试敲击车窗。“如果没有热心人士勇敢下水救我,再等5秒、10秒,我就完蛋了,万分感谢!”获救后的李先生激动地说。

在黄江镇华安珑廷小区,8月5日凌晨,住户魏勇斌夫妇被电梯内的呼救声惊醒。凭借电梯操作相关资质和公司培训经验,魏勇斌迅速联系保安拿到钥匙,顶着水流压力打开电梯门,救出已被积水淹没至胸口的被困者。“电梯门缓缓开启的那一刻,轿厢里传来被困者虚弱的声音,我一看,人已经软塌塌地靠在轿厢壁上了。”魏勇斌回忆道。

如今,华安珑廷小区里的积水已渐渐退去,然而那场洪水中的生命接力,依旧是居民们热议的话题。被救的男士更是明确表示:“一定要登门感谢,当面给魏大哥和嫂子送面锦旗!”

“邻里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忙,有困难大家共同解决。”8月5日,在无情的暴雨面前,樟木头镇柏地社区一家火锅店因为地势较高,成了大家的临时“庇护所”。火锅店老板钟先生不忍心让店里避雨的村民饿着肚子,拿出所有食材,煮面、加上肉丸、青菜,尽可能让大家吃饱,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我这地势高,停到我厂里来!”8月5日凌晨,黄江镇街道出现内涝,一名热心的厂长挨个打电话通知附近车辆挪车,并打开自家工厂大门,帮助受困车辆避险。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在困难面前,东莞千万人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一幕幕场景感动着大家。

千万人攥指成拳,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温度与情怀;千万人微光汇聚成星河,照亮了黑夜暴雨中的大地。

雨越来越小,积水逐渐退去。经历过风雨的东莞人民,必将更加团结拼搏,这场抗击暴雨战斗中凝聚起的东莞力量,将永远铭刻在城市的精神丰碑上,激励着千万东莞人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文字:记者 范德全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