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酷暑渐渐远去,缤纷秋意悄然来临,在这夏秋交替的时候,南国东莞桥头迎来了一场高质量的文学盛事。8月3日上午,国内老牌知名文学期刊、黑龙江省《北方文学》的主编鲁微、知名小小说作家袁炳发老师一行莅临东莞市桥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新大众文艺“素人写作”改稿会暨名刊名编创作讲座。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小小说学会、东莞市作家协会桥头分会主办,东莞(桥头)小小说创作基地、东莞(桥头)报告文学创作基地、东莞(桥头)诗歌散文创作基地协办,桥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旨在通过邀请名家改稿、授课的形式,为东莞基层作家、尤其是东莞小小说爱好者打开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窗户,架起一座文学的空中桥梁,为推动地方文学繁荣发展注入动力。
活动吸引了东莞及周边地区的40位文学爱好者参与。
名家专业指导,精准把脉指明方向
本次改稿会,收到投稿60余份,其中,小小说16份、诗歌9份、散文9份进入专家视野,这里面既有资深作者,也有素人写作者。改稿会上,鲁微和袁炳发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并结合多年编辑经验,对文本进行诊断,现场点评作品优缺点,揭开文学作品修改的“神秘面纱”,让许多写作者心灵得到极大触动,表示要重新审视写作的严谨性与时代感的重要性。
他们倾囊相授,可谓干货满满,非常接地气。鲁微以自身创作经验和编辑经验,有针对性地为在场的文学爱好者做了题为《怎样提高投稿的命中率》讲座,着重对诗歌散文进行了经验分享。关于写作,他强调要拜师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要讲意识形态,这样创作就不会走偏,认为好的写作者不是见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有深深的思考,要有选择。

“诗要有诗眼,文要有文心,每篇名作留给人或影响历史的往往就那么一两句,这一两句经典,就是诗眼、文心,作品写作不要流于表面化,一定要有内涵、要精炼,不要太散。”鲁微表示,写作传递一种具有共性、灭情的情感,也传递一种信息。关于投稿,他建议大家要研究刊物的定位,做到有的放矢,不要盲目投稿,这样投稿命中率才会高。

袁炳发着重对小小说进行了点评、研判,他作了题为《我的小小说创作之路》的分享讲课,语重心长地分享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心路历程。他说文学也是鼓励、学习出来的,鼓励现场作者珍惜机会、利用契机,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作。
随后,他从作品的选题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对16篇小小说进行细致点评,肯定优点,对有问题的作品当场提出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他以自己的《一把炒米》《弯弯的月亮》等作品为例指出,小小说要解决直白的问题——作品不能写得太直白,太直白了就没有艺术性,同样的题材,怎么样去构思是有技巧的,作为写作人,我们应该要时时刻刻多注意观察,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化、形象化。他说,自己一般都是先把开头、结尾想好了才去下笔写,中途写的时候要注意主题转向时,对情节,对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要把控,要比原来的要有深度、有内涵,要把小说背后的故事挖出来。
他还建议现场作者要学会深阅读:作品读多了读久了,从熟知的角度、从人家的角度,看看别人是怎么开头结尾、怎么设计主题性表达的,他说想大面积开花在各个杂志发文是需要付出汗水的。袁老师的分享让参会作者醍醐灌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提升文学创作水平大有裨益。
本次改稿会设置了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谢玉杰、姚端端、罗湘元、刘庆华、邓雪莹等写作者踊跃发言,分享创作心得,并就文学创作存在的难点、方向、困惑、提升等话题与两位名家大咖面对面交流。特别是针对提升突破问题,鲁微表示,对自己以前的作品不满意,就说明在突破,创作只有不断突破,才能不断提高水平,一个作家要永远向前走。一位文学爱好者感慨道:“这次改稿会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作品的不足,更让我对未来的创作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积极搭建平台,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桥头镇是远近闻名的“文学之乡”,有文学阵地、有文学品牌、有文学人才、有文学机制、有文学基地,形成的“桥头文学模式”和 全国小小说“桥头模式”在省内外有很高的声誉。
活动主办方对《北方文学》主编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此类高水平的文学活动能够常态化开展,进一步激发东莞作家和桥头作家的创作热情,助力东莞桥头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鲁微表示,《北方文学》作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学期刊,长期关注基层作家的成长。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文化氛围浓厚,文学根基扎实,涌现出许多有潜力的文学新人,一些作者已具备省级、国家级报刊发表的潜力和实力,这是很可喜的现象。“这次到南方来,也是希望加强与广东作家的联系”,鲁微现场拿起最新一期《北方文学》期刊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刊物的来历和选稿标准,表示欢迎东莞作家、桥头作家到哈尔滨、到黑龙江走走开展互动交流,因为文学两地有很多交流拓展空间。
他坦言,期待更多东莞作家作品在《北方文学》亮相,此次改稿会是期刊“走出去、接地气”的重要举措,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南方作家的联系,为文学创作注入新活力,挖掘更多富有文学才华的素人作家。
袁炳发是全国小小说名家,曾作为桥头小小说创作基地签约作家与签约学员对接辅导创作,为桥头小小说培育人才。他对桥头有很深的感情,写了很多有关桥头的文学作品,说一到桥头就说感到很亲切,“一提到桥头镇,就想到桥头小小说现象,一些编辑、期刊大都知道东莞市桥头镇是中国小小说的一个重镇,经常举办大的文学活动,桥头镇了不起。”
东莞市小小说学会会长、本次活动主持刘帆表示,文学是心灵的抒发、是情感的流淌,南国东莞与北国哈尔滨相距近4000公里,是文学让两地缩短了距离,这次新大众文艺“素人写作”培训,让每一位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素人写作者深受启发,让他们有了用笔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机会。
他认为,此次改稿会的成功举办,在南国东莞到北国哈尔滨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修建了一条文学高速公路,这是北国与南国文学的友好佳话,也是未来深化文学交流的起点、加油站。
接下来,东莞小小说学会、桥头作协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挖掘和培养更多文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