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措施“接地气”,万江这个社区的村民自觉灭蚊有干劲
魅力万江 2025-08-06 09:35:30

 

 

遍布公共空间的共享驱蚊液,让居民在户外活动时多了层贴心防护;通俗易懂的药包课程,让传统防蚊智慧走进日常生活;推广无积水洁净家庭标牌,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热情。在当前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关键时期,万江街道大汾社区推出了三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让“清积水、防蚊虫”从社区倡导变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

 

 

共享驱蚊液

 

 

织密公共空间防护网

 

 

清晨六点,大汾社区公园的晨练区已热闹起来。陈姨耍太极前,顺手从长廊立柱上的共享盒里取出一瓶驱蚊花露水,在袖口和裤脚轻轻喷洒。她晃了晃手里的喷雾瓶说:“这东西好!社区想得周到,我们锻炼也安心。”

 

 

 

在大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为新补充的共享驱蚊花露水登记编号。这些花露水标注着“含15%避蚊胺,有效防护4小时”字样,整齐摆放在特制的盒内。目前,该社区已在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休闲公园等十余个村民高频活动区域统一放置共享驱蚊花露水。这一举措不仅为带娃家长、晨练老人、户外活动的居民提供了便利,有效缓解蚊虫叮咬困扰,更与防控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紧密结合。

 

“安装位置特别讲究,都在成人伸手可及的高度。”大汾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社区考虑到白纹伊蚊在上午6-8点、下午4-6点活动频繁,而这正是村民户外活动的高峰时段。基孔肯雅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这些共享驱蚊产品相当于为公共空间加了层防护膜。该社区还特别提醒村民,喷雾需避开眼口鼻,儿童使用时要由成人操作。

 

 

 

另外,大汾社区还向村民集中派发灭蚊片和蚊香,讲解正确使用方法,助力家庭消杀蚊虫。

中药防蚊课

 

 

传统文化赋能科学防控

 

8月4日,大汾社区综合活动中心的教室里飘出淡淡的草药香。十多个孩子围坐在一起,跟着授课老师学习制作驱蚊水、艾草包、中药香囊和紫草膏

 

“可以戴在身上,也可以放在床头、房间各个角落或者挂在车里,防蚊驱虫的效果都是不错的。”课堂上,授课老师展示着香囊成品,并介绍,实用草药包采用艾叶、丁香、薄荷等多种芳香类中药,在自然环境下会散发出蚊虫不喜欢的味道,适合在蚊虫较多的季节佩戴。

 

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效果显著。大汾社区统计显示,首期20个名额10分钟内抢完,目前已加开一期。参与课程的家庭表示,会坚持使用自制防蚊品。

 

无积水标牌

 

 

从“要我防”到“我要防”

 

近日,大汾社区党员干部带着“无积水洁净家庭”标牌敲响了村民的家门。这个白底黑字的塑料牌印有水桶、扫把图案,可粘贴在门廊显眼处。

 

 

 

大汾社区创新推出的“标牌制度”颇具特色,其标准包括室内外无积水、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无卫生死角与异味等方面。该社区许多家庭在工作人员入户期间,主动申报“无积水洁净家庭”标牌。据统计,截至8月2日,该社区“无积水洁净家庭”达1100户,合格率74%,预计8月底合格率将达到100%。

 

 

 

此外,大汾社区工作人员还分组深入社区企业、农贸市场、商铺及12个村小组派发防蚊防积水宣传单,在公共地方张贴防蚊灭蚊宣传海报,协助群众“翻盆倒罐”,从源头上阻断蚊虫孶生环境。

 

 

 

 

大汾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防控的关键是激发居民主动性。该社区这三项措施把专业要求转化为村民能理解、可参与的具体行动,让“清积水、防蚊虫”从社区倡导变成了家家户户的自觉行动。接下来,该社区将持续加强防蚊知识宣传,定期组织巡查清理,巩固深化灭蚊成效,也呼吁村民、企业自觉行动,携手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撰文:何敏怡

编辑:何敏怡

摄影:何敏怡

部分图片由大汾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