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造万江儿童文学品牌,挖掘本土创作人才,8月2日,“尔遇杯”第二届东莞市万江儿童文学奖颁奖仪式举行。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胡磊,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王威廉等嘉宾出席活动,为小学组、初中组、成人组获奖者颁奖,并启动“尔遇杯”第三届东莞市万江儿童文学奖活动。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东莞市作家协会指导,东莞市万江文化服务中心、万江街道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市作家协会万江分会主办,万江图书馆、万江儿童文学创作基地、东莞市青少年学会承办。第二届活动自今年2月份启动,历时4个月,收到稿件2100多件。其中,成人组稿件1100多件,少年组稿件1000多件。经过初评、复评、终评,最终评出89件获奖作品。其中成人组获奖作品25件,少年组获奖作品64件。
万江儿童文学创作基地负责人、儿童文学作家郑子龙介绍,与上届相比,本届大赛呈现出三个新特点:一是成人组奖项增加了入围奖,设了12名,但竞争依旧激烈,不少成名依旧的儿童文学作家都在入围奖中。二是该大赛品牌效应更加凸显,稿件总体质量有很大提升,其中东莞作者投稿增多,获奖作者中增加了许多新面孔。三是获奖作品可以直通国内专业儿童文学刊物,截至目前已经被《少年文艺》《少男少女》《语文周刊》等刊物要了9篇获奖稿子,尤其是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第一刊《少年文艺》一口气要了5篇,非常难得。

“一个地方性的儿童文学为什么能引起来自全国各地那么多主流儿童文学作家和学生的关注,我觉得公平与专业是两块基石。”郑子龙表示,为了保持评奖公平,大赛设置了初、复、终三级独立评审;差额评审,每一级保持淘汰;匿名评审等程序。为了保持专业,大赛邀请了国内儿童文学代表性刊物《儿童文学》主编冯溱、《少年文艺》执行主编吴丽丽、《少男少女》副总编吕晓霞、《东方少年》资深编辑张星竹等老师担任终评委,坚持了评委的专业度,同时坚持评审老师独立打分,互不影响,坚持评委老师对每一篇进入终评的作品都写评语,保证细读。

此外,记者还从主办方处获悉,作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实践,万江街道始终将儿童文学创作放在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今年3月,在东莞市作协指导下,东莞(万江)儿童文学创作基地、东莞素人写作创作研究基地两个市级文学基地在万江挂牌。7月,东莞(万江)儿童文学创作基地又获评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从基地涌现出的万江儿童文学作家群体,今年以来在《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东方少年》《少男少女》等刊物发表作品,多部作品即将结集出版。
接下来,万江街道将以更丰富的文艺形式滋养孩子的心灵,同时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更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