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三防办获悉,截至2025年8月5日15时55分,过去24小时,全市共34个镇街录得超过50毫米降水,其中31个超过100毫米,4个超过250毫米,最大降水为黄江的291.2毫米,其次为大朗的273.8毫米、樟木头的270.6毫米。最大阵风为凤岗19.6米/秒(8级)。
受强降雨影响,东引运河、寒溪河、石马河水位有所上涨。目前,石马河各站点均逐渐退水中,其中塘厦站19.23(警戒水位19.60),马滩16.50(警戒水位15.50),旗岭12.97(警戒水位11.10);东江干流仍缓慢上涨中,石龙(樊屋)站4.85米(警戒水位5.30米)。49宗水库超汛限水位,其中8宗中型水库超汛限。
市三防指挥部做好统筹抓总,于8月5日3时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调整为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市领导坐镇指挥,预警“叫应”和视频调度重点镇督促落实强降雨防御措施,15个成员单位参与联合值守。“三人小组”出动635组1797人次,有效防御内涝积水。
各有关镇街(园区)陆续启动了防暴雨应急响应和防汛Ⅲ级、Ⅱ级应急响应,我市大部分镇街仍有持续性降雨,但强度减弱,东莞市气象台于8月5日8时30分将分镇暴雨红色和橙色预警信号降级为黄色,14时57分解除全市雷雨大风黄色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2时4分对南城、沙田、厚街、道滘、洪梅发布橙色预警信号,14时2分将上述镇街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降级为黄色。全市共出动工作组2863个,人员24192人次,检查场所10847处,整改隐患326处;共转移人员7963人,安置5964人,转移营救疏散约480人,开放应急避难场所518处;修剪加固树木154棵,人害隐患点(风险点)327处次,危房1993栋、农村削坡建房130处、养老机构55间。
全市积水85处,未退水16处(大岭山、东城、塘厦、万江各1处、塘厦3处、清溪2处、厚街1处、常平4处、黄江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