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金山大道由北向南,航拍视角下,惠州未来城市中心——金山新城尽收眼底,写字楼、商超、现代社区交错布局。然而,零星的铁皮屋、老旧村居也夹杂其间。
今年以来,改变悄然发生。自金山湖片区、莞惠城际沿线片区等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列入国家第二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政策支持项目,惠州城中村改造工作全面推进,城市品质和民生福祉得到提升。
在惠城,金山湖多名村民领房票选好房;在仲恺,产城功能加速优化;在大亚湾,塘横变身产业园……“5个项目高速推进,力争今年底完成投资过100亿元。”近日,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计划改造11.37平方公里,总投资267亿元,5年内完成。当前已完成投资约80亿元,无论体量还是更新进度均居全省前列。
城中村悄然生变
7月27日,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的五一公园热闹非凡。绿道散步、球场投篮、草地畅聊、滑梯欢笑……不同年龄段市民齐聚于此,悠闲安度周末时光。
得益于莞惠城际沿线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不断推进,在仲恺莞惠城际的沿线,现代化社区和公园多起来,旧村庄换了新模样,城市也有了新样子。
这是惠州近年来城市更新行动带来的变化。
城市更新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自去年推送5个项目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政策支持项目,惠州创新探索模式推进城中村改造,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建设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
“5个项目分布在3个区,其中3个在仲恺,惠城和大亚湾各有1个,深度统筹项目各自特色,因地制宜地推动城市结构优化,产城融合发展。”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城市更新科负责人介绍,从申报到推进实施,项目都是瞄准完善城市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目标,统筹群众品质生活需求,服务城市发展。“拆迁工作、安置工作和项目建设协同推进,目前进展均超出预期。”
在推进过程中,任务最重的仲恺最受关注。
“辖区改造项目涉及8个城中村,目前已完成签约村民2049户,签约率约45.64%。”仲恺高新区城市更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卢小浩介绍,莞惠城际沿线片区、寒塘片区、青春村片区等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统筹范围土地面积合计约480公顷,计划总投资125.81亿元,应征拆总建筑面积约335.59万平方米。现在已经完成清拆面积312.66平方米,得到村民广泛支持。
类似的进展也出现在惠城区。在河南岸街道金山湖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过程中,随着项目指挥部12个攻坚工作小组深入改造项目村庄宣讲和释疑,以及征拆补偿机制和方式的完善,截至7月底,项目已有1200多栋房屋完成房屋测绘评估工作,完成征拆协议签订达332户。
在大亚湾西区的塘横片区,随着塘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征拆腾挪出来的土地正在加速蝶变新兴产业园。明之盛、江丰电子、瑞珂玛等多个产业项目紧张施工,沿厚德一路两侧,现代厂房拔地而起。
“作为老村民,搬离确实会不舍,但村里的发展要靠机遇,城市更新显然是个好机会。”谈及如何看待村庄的改造,多名村民对村庄正在发生的变化倍感欣喜。
双轨并行安置有力
城市更新工作如何更高质量发展?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宇航6月上旬调研城中村改造工作时指出,要创新探索改造模式,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在实施层面,完善征地拆迁安置,提升村民生活居住水平成为基础。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反复征求意见,优化补偿方案,确保村民合法权益高效高质落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项目都推出各自补偿优惠措施,高标准规划建设安置房,创新打造共邻社区等,确保村民妥善安置。
数据显示,惠州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启动安置房项目5个,开工建设房源6122套,高效匹配征拆补偿居民回迁需求。
“安置房选址金山新城核心区,紧邻印象城,区位优越,配建邻里中心和幼儿园,搭配风雨连廊设计,切实方便村民社区生活。”金山湖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项目负责人杨凌介绍,该项目占地6.27万平方米,12栋塔楼共计1550套房源,从规划选址到建设实施都是向高标准的现代住宅社区看齐。“12栋塔楼同步施工,工地上每天的工人都有五六百,将于2027年1月交付使用。”
“安置区是整个塘横片区最好的地方,与深圳一路之隔,距离深圳地铁站仅两公里。”大亚湾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潘霁飞介绍,项目一期工程正稳步推进,将打造高品质的第四代住宅社区。
除了安置房小区建设提速,今年以来,创新安置补偿机制,新增房票安置方式也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注入新动能。
“房票机制有效打破安置的定向局限,搭配系列奖补优惠,村民既得实惠,也丰富选择。”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周南称,有的村民想聚居,有的村民想自主置业,现在既有安置小区实现集中安置,也可以到市场上自主选购,村民签约热情明显提高。“随着村民对房票制度认识的加深,征拆工作正在破冰,房屋测绘数量从480栋已增至1200多栋,村民意愿不断加强。”
卢小浩直言,房票制度打破了辖区征拆补偿工作的僵局。“在前期的安置补偿基础上,6月与村民签订补充协议,将房票安置措施加入其中,‘保障房+房票’两条腿走路,工作迎来新进展。”他介绍,买商品房、商铺或厂房,村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申请房票热情高涨。截至7月中旬,辖区发放房票数量已达到317张,票面金额约4.44亿元。
■样本
大亚湾塘横
加速蝶变产业新城
从龙山四路接入塘横大道,自西往东,大亚湾西区塘横城中村改造项目在两侧铺陈开来。未来,这里将打造新兴产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及高端装备产业。
“拆旧屋住新房,大势所趋。拿补偿得奖励,全家享福”……道路两侧,各式征拆标语随处可见,村民小组沿街设置的动迁服务点备受瞩目。
往东进入横畲村,一个个工地热火朝天,园区市政道路和水厂等配套设施,以及工厂项目正紧张施工。
“塘横新兴产业园规划面积958公顷,其中城中村改造面积540公顷,尽管征拆任务比较重,但项目进展乐观。”西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郑建杰介绍,从搬迁安置角度看,奖补优惠、安置小区条件都足够优越。在发展潜力上,首开区土地刚完成平整就立马有项目,加上储备项目,村民能感受到变化和村庄的发展机遇。
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潘霁飞称,塘横是辖区产业提质升级发展的关键。作为国家经济开发区,大亚湾土地面积有限,既有区域开发程度较高,横塘片区这么集中的园区布局绝无仅有,必须高效率推进项目改造,高标准引入项目打造新兴产业园。
截至目前,塘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完成征地土地占比达98.14%;完成房屋动迁协议签订60份,涉及房屋674栋,约占总进度一半;完成厂房补偿协议签约23宗,同样超过半数规模。
潘霁飞介绍,塘横片区当前已完成过会项目27宗,总投资额231.46亿元。目前,江丰电子、瑞珂玛、明之盛等7个项目已完成土地供应,投资额约49.7亿元,另外20宗项目及其他正在洽谈项目都在等着用地,预计投资额逾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