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排队,填表有模板,还有人教我,很快能搞定,不用跑来跑去。”在舒适宽敞的厚街镇政务服务中心,宋超发自内心为东莞的营商环境和办事效率点赞。“如果老家有亲戚想出来开店,我也一定会推荐办事这么方便的东莞。”早前,在东莞厚街有一个夜市档口的宋超在变更营业执照地址的时候,感受到了东莞良好营商环境给创业者们带来的便利。
2025年6月末,东莞全市工商注册登记户数189.10万户,同比增长5.5%。这189.10万并非冰冷数字,而是市场主体对这座城市投下的信任票,是东莞以商事登记为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投资热土的鲜活见证。一张营业执照,悄然探测着一座城市服务能力的深度与温度。
△在东莞这座“双万城市”,2025年上半年的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89.10万户。图为东莞市区
从“跑断腿”到“点鼠标”
改革助推市场主体稳步快速增长
想要创业开公司,却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可以用来注册营业执照?登记注册、税务办理、社保登记、公章刻制,注册一家公司手续多、跑来又跑去?
其实,在东莞注册一家公司开始变得便利起来,就是在东莞开始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之后——2012年5月,东莞率先在大朗试点商事制度改革;同年12月,商事制度改革已经在全市推开。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比全国提前了近两个年头。
锐意改革,确实让东莞尝到了甜头。自2012年商改推开以来,东莞率先推出了住所信息申报、新业态企业集群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等便利化措施,开办企业所要办理的环节越来越少,所耗费的时间则越来越短。
改革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市场主体数据上形成直观投射:从50万户到100万户,东莞只用了6年时间;从100万户到150万户,东莞只用了4年多时间;从150万户到189.10万户,东莞只用了2年多时间。
189.10万户市场主体,是一个什么概念?众所周知,东莞是一座GDP过万亿、人口破千万的“双万”城市。如果按照189.10万个市场主体的体量来看,在我们东莞,平均每5个人里就有1个是老板。
如果以东莞2460平方公里的面积来计算,那么这意味着东莞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孕育出了超过768位“老板”。这个密度在全国范围内排名遥遥领先。
如果看绝对值,东莞拥有的189.10万户市场主体,在全省市场主体总量中约占9.6%。在全省21座城市中,东莞的市场主体数量亦排名领先。
△“一照通行”改革后,涉企业务可以实现全程网办、全市通办,多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图为刘先生拿到新的营业执照
一纸执照的裂变
从身份证明到服务密钥
早几年,做过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的人都知道,填写经营范围这一件事儿,很是让人头疼。
经营范围写哪几项?用这个词还是用那个词更合适?经营范围表述不规范,还有审批不过被打回重写的风险。正因如此,过去不少人注册新公司写经营范围,常常要费脑子像“做文章”一样。
又比如,像宋超这样做宵夜档或者奶茶店的,不仅要申请办个体户的营业执照,还要申请办食品经营许可。过去,可是要分开办理证照的。来回往返窗口至少需要跑4次,等营业执照办好之后,再准备许可申请材料,再到提交申请和办结,至少也要半个多月了。
2021年5月,东莞作为全省“一照通行”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启动改革并于2021年12月上线首批12个部门30个事项,其中包含42个细分事项,提前完成省“一照通行”试点改革方案要求。
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21年试点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准入准营服务链条,推动将“一照通行”改革贯穿企业新设、变更、退出全生命周期,实现15个部门150个高频涉企审批事项“证照一网通办”,事项数量、涉及部门及覆盖范围目前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得益于此,新创办企业的刘先生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搞定经营范围变更;开奶茶店的个体户老板们在企业开办时,就可以实现营业执照与涉企经营许可同时办理。系统还能根据经营范围智能推荐或主题推荐,支持多个证照“一次申办”。申请人提交申请后,申请材料将自动同步分发给各个审批部门,多头审批“一键分办”。办结后,扫描营业执照上二维码就可以查询企业全部许可证信息,实现多种结果“一码展示”。
“一照通行”上线事项多一项,市民就可以少跑一趟;一纸执照的裂变,也折射出了良好营商环境背后的服务密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分局的工作人员直言:“从过去的办事指引分散、流程复杂,不知道怎么办,到现在全程网办、全市通办,多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群众体验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政务服务中心内,涉企业务资料指南为办事市民提供清晰指引
189.10万市场主体投下的信任票背后,是城市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蜕变。每张营业执照的诞生,都是城市与创业者签订的共生契约——在这里,准入更易、准营无忧、退出有序。这张纸承载的,已远不止商业身份,而是一座城市对未来的郑重承诺。
策划:殷昌盛 孙本源
采写:冯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