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活动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动。现场公布了18项大湾区(广东)非遗保护实践创新案例,分别从助力人文湾区建设、服务“百千万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三方面体现非遗时代价值,佛山共有3个案例入选。
现场公布了18项大湾区(广东)非遗保护实践创新案例,佛山有3个非遗案例入选,涉及粤剧、美食、龙舟、龙狮等非遗项目。
①佛山少儿粤剧艺术节,推动粤剧新发展
主办单位: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
佛山市少儿粤剧艺术节是由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联合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大型少儿文化传承活动。自2018年创办以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7届,成为全省少儿粤剧推广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活动吸引来自湾区的300余所学校及机构加盟,累计收到超过1200件作品,数万名粤港澳大湾区师生参与。
② “南海龙超”推动龙舟文化成顶流
主办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南海区精心打造“南海龙超”特色品牌,依托“龙舟+龙狮”两大非遗项目,策划冠军赛、漂移赛、全域赛、龙狮会、狮团赛、狮王赛六大赛事,配套积分体系激励、龙堂狮团品牌、文旅体商嘉年华三大保障措施,将赛事活动周期延伸至全年。
③大良毋米粥的湾区双城记
主办单位:广东太艮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大良毋米粥是粥水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代表品牌。粥水火锅源自世界美食之都顺德,欧阳氏将其发扬光大。以第三代传承人陈老太为品牌,在澳门渔人码头开设粥水餐厅,作为多元化美食中粤菜的代表,成为世界美食之都澳门的地标美食;第四代传人魏小燕继续发扬光大,以顺德为核心,在湾区各主要城市以及北京等地,开设了十余家毋米粥,是当今粤式粥水火锅的代表。
据主办方介绍,这些案例系统梳理了大湾区非遗保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通过总结提炼各地在非遗宣传展示、传承人培育、生产性保护、跨界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破解非遗保护中存在的传承乏力、创新不足、市场对接不畅等难题,为各地开展非遗传承利用提供了路径指引和实操借鉴。
活动还发布了广东系列非遗重大活动,包括佛山市2025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以千年庙会为基底打造沉浸式非遗嘉年华;梅州市2025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交流活动,呈现“围屋里的非遗”创新体验;茂名市2026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展示非遗赋能“农文旅商”融合新场景。主办方表示,将通过非遗大巡游、展演、体验等形式,让公众深度感受岭南文化与非遗魅力。
佛山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刘忠萍(左四)
此外,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联合新浪微博启动“广东非遗传薪者计划”,以“个人账号孵化+市场通路拓展”模式,搭建非遗展示与交流新平台,全省共有9名非遗传承人入选,佛山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刘钟萍入选。
附:18项“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保护实践创新案例”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服装服饰非遗工作站(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联合承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粤港澳三地约120个非遗品牌及相关企业参与。粤港澳三地约120个非遗品牌及相关企业300余人参加活动。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图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