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了,这楼顶从没这么干净过!感谢你们!”义沙村村民霍先生望着自家焕然一新的楼顶,激动地对驻村团队连声道谢。
原来,由沙田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组成的驻村团队,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这处堆积多年的“蚊虫温床”,立即组织力量帮助清理,消除了蚊虫孳生隐患,这是沙田镇18支驻村团队深入村(社区)开展蚊媒防控工作的一个暖心缩影。
无人机“天眼”锁定隐患:清理楼顶暖人心
沙田镇18支驻村团队如同精准的“人形GPS”,将目光投向千家万户:谁家阳台有花盆、哪个厂房背后有轮胎,全都记录在他们随身的小本本上,为居民健康织起一张细密的防护网。
在义沙村三排头小组,驻村团队的无人机如敏锐的“天眼”,清晰捕捉到一处令人忧心的画面:一居民家楼顶堆积了大量废弃垃圾,青苔蔓延、泡沫散落、积水随处可见,俨然成了蚊虫孳生的最佳“温床”。
“看到那场景,我们心里都挺着急的,”驻村团队工作人员回忆道,“这么多积水和垃圾,太容易招蚊子了。”
驻村团队工作人员和村组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屋主。屋主起初面对清理难题面露难色。队员们耐心解释,“阿伯,这些垃圾和积水不仅影响环境,还可能传播疾病。别担心,我们帮您一起清!”他们的真诚打动了屋主。
面对楼顶堆积如山的杂物,团队还联系了消防力量支援。众人齐心协力,挥汗如雨,一起动手清理楼顶的杂物、垃圾和积水,终于让沉寂多年的楼顶焕然一新。
“人形GPS”全域覆盖:从源头铲除蚊虫温床
义沙村的故事,只是沙田镇驻村团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一个暖心缩影。沙田镇目前驻村团队共1400多人,各团队全面下沉,和村组干部、居民群众一起,按照“分片负责、全域覆盖”原则,将排查整治的网撒向每一处风险角落。
村内排水沟渠、绿化带角落、农贸市场、学校、老旧房屋院落……这些易积水、易藏污的“高危区”,都留下了他们细致排查的足迹。
一旦发现露天积水容器、堵塞排水沟、堆积杂物等蚊虫孳生地,工作人员当场进行清理整治,从源头上铲除蚊虫赖以生存的“家园”,让它们无处落脚、无处“安家”。
群防群控聚合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在环境整治同时,驻村团队同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张贴宣传海报,带着宣传资料和灭蚊套装挨家挨户提醒,引导大家养成定期清理家居环境的习惯。
润物无声的引导,悄然改变着村民观念:从最初“要我干”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我要干”的主动行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觉清理房前屋后,主动倒掉闲置容器积水,将防蚊意识融入日常习惯。
以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守护家园。沙田镇驻村团队正用点滴行动。编织全民健康防护网。让我们从一盆积水的清理,到一个习惯的养成,携手打造无蚊滋扰、健康宜居的沙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