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望牛墩镇中心小学 幸思颖《东纵路上的火种》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03 23:11:34

炎夏蝉声聒噪,载着我们的大巴车颠簸着驶向目的地,车窗外暑气蒸腾,路边的树木也晒得懒洋洋的。沿着东江纵队当年的足迹,重走东纵路,追寻红色记忆。那历史深处的光芒,悄然在我心中燃起了火苗。

展馆里灯光柔和静谧,陈列着发黄的纸张,上面落着密密匝匝的字迹,像一群群无声的蚂蚁。我俯身凑近玻璃细看,那墨色已然褪淡,却仿佛仍含硝烟气息,字字句句皆如金石掷地有声。讲解员的声音似清泉淙淙流淌:“当年东纵战士,正是用这样一张张纸传递火种,运筹帷幄于山野林莽之间。”我仿佛看见他们于暗夜疾行,身影矫健如松,每一株都挺拔如戟,在疾风骤雨中铺开了浩荡的绿色长城——那何止是行军的队列,分明是林海深处行走的松林,在艰难岁月里也始终朝着黎明挺进。

接着我们来到了纪念碑前,碑身巍然耸立,铭刻着“1943”几个数字。碑面斑驳,布满深深浅浅的弹孔,我忍不住伸手轻轻抚摸,指腹之下是冰冷的金属与粗糙的刻痕。忽然间,指端传来一阵灼痛,那凹陷处仿佛还残存着子弹滚烫的余温,一下一下敲击着我的心房。此时,一位同学轻轻抚摸着碑旁战士铜像的脸颊,夕阳的余晖正温柔地流淌在铜像上,铜像的眼睛亮得惊人,仿佛穿透时空,正凝望着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在霞光中鲜艳欲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无声的肃穆中,我们默默地向铜像敬礼。

归程中晚霞燃烧,将纪念碑映照成一炬巨大松明,燃亮了渐浓的暮色。此时我才真正明白,那些战士何尝不是扎根于暗夜最深处、却始终向着光明的松树?如今松树虽老,然松籽早已乘风远播,潜入后来者心中——松明照亮了归途,也点燃了我心中那盏灯:原来这静默的碑石,不仅刻着1943,更刻着一种不灭的基因密码;那灼热弹孔,正是历史烙进我们血脉的印记。昔日火种已化为星辰,潜入了少年们的骨血,在胸膛里无声燃烧;它不熄灭,只等待我们以行走的松树之姿,将光明的根系扎向未来更深远的土壤。

东纵的足迹已被时光覆盖,但足迹里深埋的种子,却在我们心中悄然发芽;那红色基因不是凝固于石碑的文字,它如松涛般在血脉里起伏——我们每一次前行的脚步,都是对那松明般火种虔诚的接引与传递。

作者:东莞市望牛墩镇中心小学 六年级 2班 幸思颖;指导老师:邹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