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东莞日报小记者们体验了一种环保、自然、有效的驱蚊方式!
当天上午,东莞市中医院国医馆里暖意融融,“艾香传情,蚊消暑净——亲子防蚊工坊”活动在此举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中药的清新香气交织弥漫,东莞日报小记者们沉浸式加入其中,开启了一场集防蚊知识与中医文化于一体的奇妙之旅。此活动由东莞市中医院团委联合东莞日报小记者项目部组织举办。
防蚊科普:跟“花蚊子”打场“保卫战”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身上带着黑白条纹的蚊子吗?它有个外号叫‘花斑蚊’,学名叫伊蚊,可是传播病毒的‘坏快递员’哦!”东莞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的张崇威叔叔,指着一张放大的伊蚊图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拉开了科普环节的序幕。
他指着图片上伊蚊的生命周期示意图,像讲故事般解释:“这些坏蚊子的‘小时候’——卵、幼虫和蛹,都住在积水里。家里的花盆托盘、下雨后留下的积水,都会变成它们的‘幼儿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高高举起手问:“那我们把水倒掉,它们是不是就长不大了呀?”张崇威笑着点头:“对啦!所以每周清理一次积水,就是端掉蚊子的‘窝’,这招特别管用!”
“蚊子喜欢深色,还爱叮咬暴露的皮肤。所以咱们要穿浅色长袖和束口裤,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层防蚊铠甲,让蚊子无处下口。”
讲到被蚊子叮咬可能引发的疾病时,张崇威特意举起两张卡通体温图:“如果被带病毒的蚊子咬了,发烧超过39℃,还浑身骨头疼,一定要赶紧告诉爸爸妈妈去医院!这就像身体拉响了‘警报器’,可不能马虎哦!”
中药驱蚊:香囊里藏着“驱蚊小魔法”
在掌握了基础的“防蚊秘籍”后,小记者们又走进了中药防蚊的奇妙世界。
“你们闻过薄荷叶子的味道吗?蚊子最怕这些香香的味道啦!新鲜叶子揉搓后还能直接涂在皮肤上止痒呢。”东莞市中医院药学部中药师邝惠珍,向小记者们介绍了“蚊虫怕芳香”的原理——芳香类中药能通过特殊气味驱赶蚊虫,还重点讲解了艾叶、薄荷、广藿香、石菖蒲、丁香等常用驱蚊中草药的特性和功效,让大家知道这些中药不仅能驱蚊,还具有化湿醒脾、开窍提神等作用。
“现在,咱们就用这些‘驱蚊小卫士’做香囊吧!”邝惠珍一边示范着将艾叶、薄荷、丁香、广藿香、石菖蒲、金银花、白芷、苍术、佩兰等芳香中药按比例混合、捣碎,一边说:“抓一把放进袋子里,拉紧绳子,挂在书包上,蚊子就不敢靠近你们啦!”孩子们立刻动手忙活起来,有的小心翼翼地挑选药材,有的和爸爸妈妈讨论“要多放一点薄荷才够香”,小小的香囊很快被填满,活动室里飘满了清新的药香。
揭牌仪式:小记者又添实践新基地
中医文化展廊里,一场特殊的“讲解秀”正在上演。“欢迎来到中医文化展廊!我是小小讲解员、东莞日报小记者、来自万江实验小学的李宛纯!”小讲解员“上岗”,稚嫩的声音里透着专业。她指着展柜里的脉枕介绍:“这是中医‘望闻问切’时用的脉枕”;走到凉茶药材陈列区时,又热情地讲解:“这些是广东凉茶廿四味里的化湿中药。”孩子们围着老物件、中药样本和古籍,听得专注又投入。
活动最后举行了“东莞日报小记者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广东省名中医、东莞市中医院副院长宁为民与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小记者项目部总监李晓筠共同宣告基地正式成立。现场掌声雷动,小记者们举着亲手制作的驱蚊香囊,合影留念。
这场充满趣味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get了实用防蚊技能,更在他们心里播下了传承中医文化的种子。正如一位家长所说:“孩子回家后一直捧着香囊闻,还说要给爷爷奶奶也做一个,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