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东莞市结构工程领域的创新应用,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7月31日下午,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东莞市勘察设计协会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专题讲座举行,吸引了全市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等领域的80余位技术负责人到场参训。
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曹伟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在结构工程中的深度应用,并非要替代结构工程师的创造性思维和核心判断力,而是要成为大家手中更强大的“倍增器”。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要更新知识储备、强化数据意识、推动协同创新、坚守安全底线与伦理、拥抱人机协同,从而设计建造出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建筑与基础设施。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韩小雷以“结构施工图正向设计与智能建造”为题,深入浅出阐述了结构设计数字化与智能建造的关系。他指出,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是建造过程数字化,建造过程数字化的起点是工程设计数字化,工程设计数字化的核心是结构设计数字化,而结构设计数字化的核心是施工图与三维数字模型完全一致,三维数字模型与计算模型基本一致。
广东建青副院长兼结构总工、正高级工程师陈勇围绕“AI驱动建筑结构设计智能化转型”主题,系统介绍了结构设计的数字化发展历程,并结合生动的案例分享了设计智能化的多场景实践。他表示,人工智能正快速渗透结构设计领域,但其本质是增强工具而非决策主体,人才是核心。结构工程师的专业界定能力与责任意识才是设计安全的终极屏障,要积极践行输入预筛机制、过程分阶段验证、输出因果追溯三大原则,建立人机协同防线,让工具回归工具,方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赋能。
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结构工程设计中应用场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不少人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结构工程设计中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将以开放的心态和务实的态度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技术应用步伐,推动企业创新升级。
下一步,市土木建筑学会将继续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和会员企业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平台的资源优势,常态化举办行业领域的技术交流活动,提升科技社团的服务效能,从而推动东莞土木建筑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