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东莞开展第二轮统一灭蚊行动,防控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在村(社区)防控一线,处处都有“网格蓝”的身影,他们查隐患、清积水、做宣传……在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市委政法委、市智网中心动员全市网格员积极参与灭蚊防传染工作。“网格蓝”队伍闻令而动,全力投入爱国卫生运动,助力织密基层防蚊灭蚊防控网,守护健康家园。
铁脚板+无人机排查清理病媒孽生地
“每天早上9点左右开始巡查,沿路清理积水,入户开展检查宣传。”厚街镇厚街社区网格员陈健文每天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上午巡查一轮,下午巡查一轮。面对有些出租屋居住人员白天在外上班的情况,他还会选择中午或者晚上前往。
“作为网格员,我们对自己负责区域的一草一木都很了解,能第一时间发现哪里可能存在孳生蚊虫隐患。”大岭山镇杨屋村网格员何海文说。
开展蚊媒传染病防控,最重要的就是防蚊灭蚊,从源头上遏制传播风险。
市委政法委、市智网中心下发通知,要求各镇街(园区)智网中心配合做好防控有关工作。
全市1万多名网格员积极参与蚊媒传染病防控,每天行走在网格里,协助属地有关部门落实对辖区里街暗巷、房前屋后,特别是出租屋、“三小”场所周边雨水井、下水道、积水点、暴露垃圾等容易孽生蚊虫区域的卫生整治、蚊虫消杀。
同时,网格员还开展入户排查。“也会遇到不理解、不太配合的情况。”长安镇沙头社区网格员陈东波说。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耐心劝导,讲解情况,全力争取理解配合。
清积水、灭蚊虫。说起来易,做起来并不易,尤其是楼顶天台的隐蔽积水点、卫生死角。对此,无人机成为网格员的得力助手。
“镇里安排进行过无人机训练的网格员到各村社区,利用无人机进行楼顶排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长安镇涌头社区网格员文浩霖说。
事实上,东莞不少镇街使用无人机助力防控工作。大岭山镇每天调度6架无人机对全镇23个村(社区)开展立体化巡飞,同时依托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无人机巡查平台,开展实时调度,迅速排查楼宇屋顶积水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构建起“一屏统览”的数字化指挥体系。该体系既能通过高空视角宏观把握全镇态势,又能精准定位楼宇屋顶积水隐患,实现“巡查-研判-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
全市网格员用铁脚板+无人机,全力协助属地排查清理病媒孳生地,筑牢基层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
线上+线下持续开展防控科普宣传
“每敲开一户门,我们不仅动手帮居民清理积水,还面对面进行科普宣传,告诉居民积水怎么变成蚊子的‘温床’,提醒他们做好防蚊措施,家里备好驱蚊药品。”何海文说。
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动员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是筑牢群防群控严密防线的关键。全市智网系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持续开展防控宣传。
沙田镇网格员何君豪说,在线上他每天在出租屋微信群里推送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对有关防控知识知晓率,在线下则通过派发传单、张贴海报、走访入户的形式,向房东、二手房东、租户、“三小”场所经营者等群体面对面普及蚊媒传染病的危害、传播路径和典型症状,细致讲解核心防控知识,提高市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提醒大家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如果遇到家里居住的是老年人或小孩子,我们在开展宣传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清理积水容器、闲置杂物。”虎门镇网格员陈鸿新说。
市智网中心通过“东莞政法”“智网东莞”公众号等市镇政法宣传矩阵以及全市9.61万个出租屋微信群,发布推送蚊媒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传播覆盖面超300万人次。网格员累计扫楼入户宣传宣讲8.23万户,在2.5万栋出租屋出入口张贴防控宣传海报。
为了推动更多群众积极参与防蚊灭蚊工作,市智网中心在“智网人人拍”小程序上线了“出租屋、‘三小’场所周边存在垃圾暴露、杂物乱堆放、容器积水等蚊媒孳生地”报料入口,并在小程序首页版头增设防控温馨提示。
市智网中心还倡导镇街(园区)结合实际,通过增加无人机语音播报等功能模块,实现无人机空中“喊话宣传”,推动形成更加强大宣传声势。
从背街里巷到房前屋后,从楼顶天台到犄角旮旯,全市广大网格员用科技和脚步搜寻死角,用耐心和责任守护健康,用一次次巡查和一声声叮咛,推动筑牢群防群控严密防线,助力打赢这场防控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