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趁着假期,我来到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想要跟着先烈们的脚步了解那段艰难岁月。踏入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天地,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陈列着岁月痕迹的展厅,我的东江纵队记忆探寻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最先吸引我的,是展柜里一件破旧的军装。粗粗的布料上,补丁一块又一块,就像被时光划满道道,每一道里,好像都藏着战士们风里来雨里去和敌人拼命的事儿。我想,这何尝不是一个个光荣的勋章呢?隔着短短的距离,恍惚间,我好像能闻到当年夹杂着血腥的硝烟味,好像能看到那些在苦难日子里咬牙坚持的身影。
拐个弯,一组“北撤烟台”的展品跳到眼前。泛黄的照片中,大鹏湾沙鱼涌海滩上,老百姓们挤着挨着要北撤的战士,眼神里舍不得,却又透着稳稳的支持。我闭上眼,脑海里想象着1946年6月29日那天,海浪拍着沙滩,《北撤进行曲》的调子在风里飘,东江纵队的叔叔伯伯们,为了和平,狠心告别家乡,朝着远方出发。我的胸口里像装了好多情绪,又惊又敬,惊的是对他们抉择的震撼,敬的是对信仰力量的深深敬畏。
再往里头走,锈得厉害的枪支乖乖躺在展台上。它们曾在战士们手中,成了保护家乡的武器。我盯着这些枪,脑袋里“放电影”:浓烟滚滚中,战士们喊着冲上去,用热血浇出自由的希望。旁边的旧文件、旧报纸,字里行间全是要保护家、保护国,认定对的事儿就死磕到底。看着看着,我的眼眶热烘烘的,为他们啥都不怕的劲儿,也为这能跨越好多年的真心。
漫步至英烈墙前,一个个名字整齐排列,像是无声的誓言,诉说着 “为有牺牲多壮志” 的慷慨。他们中的许多人,青春永远定格在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却用鲜活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好日子。我百感交集,好像明白了老师曾说过的“现在的安稳日子,是他们拿血肉拼出来的。”
要走的时候,夕阳给这儿裹上一层暖暖的金纱。回头想想这一路,那些老物件、那些故事,早不是冷冰冰的过去,它们变成热乎乎的小火苗,点燃我对英雄的记挂和敬意。英雄们从未远去,他们只是化作了山河,化作了星辰,永远凝视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而我们,应当让他们的故事继续传唱,让他们的精神永远鲜活。因为唯有不忘来路,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东莞市大岭山星塘学校 初一 2班 杨巧铃;指导老师:王严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