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探寻岭南水乡的红色记忆与生态之美,洪梅镇洪屋涡村定是不可错过的一站。
走进洪屋涡村,莫萃华故居的青砖黛瓦诉说着革命往事,金色水乡稻田公园里稻浪翻滚,与蜿蜒的碧道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街心公园的老人们悠闲闲谈,湿地公园的孩童追逐嬉戏,红色基因与水乡风情在这里交织,勾勒出岭南水韵红色休闲乡村的鲜活模样。
作为洪梅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洪屋涡村坐拥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莫萃华故居等红色资源,又兼具千亩稻田、河涌交错的水乡生态本底。村党委书记莫达全说,依托“百千万工程”,村里正以党建为笔、以红色为墨、以生态为色、以产业为脉,描摹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文旅融合: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发展红利
洪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东莞革命摇篮”。洪屋涡村是东莞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的诞生地、也是东莞最早的农会的发祥地之一,更是东莞第一批中共党员、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莫萃华同志的家乡。
走进位于洪屋涡村的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可以看到基地建筑融合岭南水乡特色,叠山屋顶、小桥流水的设计尽显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该基地于近期试运行,是集宣传、展示、研究、体验、交流于一体的学习教育平台,与周边的莫萃华故居、党史陈列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红色教育矩阵,成为了鲜活的教育资源。
近年来,洪屋涡村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将莫萃华故居、党史陈列馆等红色地标串联成全长1.2公里的红色旅游线路,沿线推进房屋立面改造、“三线”落地,拆除旧办公楼腾出公共空间,让红色印记融入街巷肌理。其中莫萃华故居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成为东莞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
红色资源的活化,不止于“看”,更在于“融”。
漫步金色水乡稻田项目,连片青黄交错的稻田映入眼帘,风吹稻田千重浪,阵阵稻香扑鼻而来。旁边的碧道,正成为附近村民休闲运动好去处,三三两两散步或跑步的村民有说有笑,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洪屋涡村将红色文化与水乡特色结合,在金色水乡稻田公园(一期)打造“碧道稻田综合体”,游客来到洪屋涡村,既能欣赏田园风光,又能了解革命故事。自2024年稻田公园一期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成为周边群众研学、休闲的热门选择。
例如东莞理工学院环建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专程到莫萃华故居开展研学活动,感受“东莞革命摇篮”的精神传承。类似的研学活动已接待机关单位、学校团体23批次,红色文旅带动了周边餐饮、农特产品销售,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分享发展红利。
莫达全表示,接下来,洪屋涡村将利用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落户的重大机遇,将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莫萃华故居、洪梅党史陈列馆等景点串联成线,把东莞党史、洪梅革命足迹融合打造成红色旅游线路的文化拳头产品,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生态蝶变:从“环境整治”到“诗意栖居”
“以前河边杂草多,现在走在碧道上,满眼都是绿。”村民莫伯的话,道出了洪屋涡村的生态之变。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洪屋涡村的生态整治全面铺开。绿美乡村建设超额完成苗木种植任务,村庄绿意更浓;投入资金整治“三线”,主干道路和巷道的线缆变得整齐有序;拆除违搭违建,腾出的公共空间建成了龙茂墩公园、“口袋公园”等,村民出门见绿、转角遇园。
洪屋涡村租用村民闲置宅基地,因地制宜打造小公园,既有供老人休憩的石凳,也有供孩童玩耍的沙池。“刚开始村民不理解,老党员带头上门做工作,说‘这是咱自己的院子,要弄得漂漂亮亮’。”莫达全说,如今“四小园”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今年还将再建4个,让“方寸之美”遍布全村。
水环境治理让水乡焕新颜。洪屋涡村还积极推进河涌两岸升级改造,拓宽车道、增设防护栏杆,重塑河岸线;对市场西涌进行河道拓宽,两岸道路景观同步提升,曾经的“水浊岸乱”变成“水清岸绿”。同时,建立“河湖保洁日”制度,党员带头巡查清理,让“岭南水韵”名副其实。
产业发展也为生态“加分”。洪屋涡严格落实田长制,推动农田集约化管理,如今的稻田连片成景,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成了生态景观,实现“双赢”。
产业发展: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底气,我们靠盘活资源、优化结构,让集体经济稳步增长。”莫达全表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洪屋涡村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加快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用地,优化加快项目落地和主动服务企业,推进企业投产进度,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益。
盘活土地资源是关键。今年上半年,洪屋涡村以超96%的表决率通过晔联地块和东成围地块的表决,这些地块将作为国信、森糖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站等项目建设用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优质企业的引进注入新活力。随着广东信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极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即将投产,村辖区内现有规上企业20余家,企业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同时村里积极做好服务,清理用地红线、推动项目施工验收等,当好政府部门、企业和村民的三方桥梁。
通过盘活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主动靠前服务,洪屋涡村实现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24年,村集体总资产较2020年增长12.8%。
接下来,洪屋涡村将力促森糖、国信等重大项目落地及企业投产。同时,推进长生厂地块盘活工作。针对多家企业落地投产后外来人口激增,导致村内商业配套和住宿供不应求的问题,该村将积极补充商业配套和企业员工住宿,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益,为洪梅镇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话
洪屋涡村党委书记莫达全:
让 “红色 + 生态 + 产业” 奏响振兴强音
东莞日报:洪屋涡村如何让红色、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相互赋能?
莫达全:红色是精神引领,生态是发展底色,产业是支撑保障,三者相辅相成。我们以红色文旅吸引人气,用良好生态留住人气,靠优质产业转化人气为发展动力。比如红色线路串联生态景点,生态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撑,产业收益反哺红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党员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无论是项目推进还是矛盾协调,大家都冲在前面,凝聚了发展合力。
东莞日报:接下来,村里在深化 “百千万工程” 上有哪些规划?
莫达全:重点聚焦三方面:一是深化红色文旅,完善线路配套,引入更多新业态;二是提升生态品质,推进儿童公园、桥梁新建等工程,打造更多绿色空间;三是壮大产业实力,加快地块开发和产业配套建设,让集体收入稳步增长,让村民共享更多发展成果。最终目标是让洪屋涡村既有红色的魂、绿色的韵,更有产业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