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教育跃迁:从“有位”到“优教”,千万人口城市的育才答卷
东莞+ 2025-08-01 20:44:30

“孩子在学校的收获和成长,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教育带来的获得感。”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一位初三毕业学子母亲的感慨,道出了千万东莞家庭的心声。这份朴素的“获得感”,正是这座千万级人口城市奋力书写教育答卷的核心目标。

近年来,东莞教育系统紧扣时代脉搏,强力推进新时代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殷切期盼。面对人口结构倒挂、学龄人口持续激增的深刻挑战,东莞以空前力度加速公办学位供给与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将市民对“上好学”的强烈期盼,一步步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发展成效。

东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深知肩头重任:“回应民生期盼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使命。我们深入基层调研,精准对接需求,坚持不懈扩优提质,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打造大湾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一场规模空前的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正在莞邑大地全面铺开、纵深推进。

迎峰而上:五年新增26.5万个学位

教育,是高质量发展蓝图中不可或缺的民生基石。面对学龄人口增长带来的学位需求增长期,东莞以“迎峰计划”为行动密码,系统布局,攻坚克难,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步履铿锵,展现出蓬勃生机。

学位建设,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期盼,被东莞列为倾力投入的“头号民生工程”。2020年3月,面对财政紧平衡与土地资源稀缺的双重挑战,东莞毅然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举全市之力,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按下公办学位建设“快进键”。

在财政每四块钱就有一块投入教育的坚实保障下,近五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313所,新增学位26.5万个,新增公办学位总量稳居全省地级市榜首。公办中小学学位占比实现历史性跃升:从2019年的41.24%提升至2024年的53.22%,提升近12个百分点,首次突破总学位的“半壁江山”。

走进东坑镇第三小学,下课铃声犹如欢快的集结令。孩子们如雀跃的小鸟涌向操场,挥洒汗水,挑战自我——矫健的身影跃过跨栏,灵动的“小鸡”与机智的“老鹰”斗智斗勇……这所崭新的学校,集前沿设施、优美环境与怀揣梦想的师生于一体,成为满足当地优质教育需求的生动注脚。

集团化办学成为东莞加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一招”。截至2025年6月,东莞共组建市级教育集团101个,覆盖成员学校359所,实现镇街(园区)和基础教育学段全覆盖。其中19个集团被评为省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2024年首批9个全部成功认定为省优质集团。

东莞中学南城学校是集团化办学的生动缩影。2016年加入东莞中学教育集团后,通过管理、师资、课程“三位一体”协同,迅速扭转了南城“小学强、初中弱”的局面。“过去家长常为初中发愁,如今,局面已焕然一新!”常务副校长刘义感慨,“集团化带来的蜕变,让更多孩子选择留在‘家门口’读书,我们真正兑现了‘办好家门口好学校’的承诺。”

隶属于东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的东莞市第十一中学,同样以理念、管理、研训、培育“一体化”实现与龙头校的深度共建共享。“在学校感觉资源更丰富了,学习更有动力。”该校一位初一学生的感受,印证了集团化办学的普惠成效。

聚势提质:织就教育优质均衡网

2025年,这场扩容战役进入白热化。今年,东莞以超常规举措加速学位供给:印发《东莞市中小学学位“迎峰计划”若干措施》,通过新建、扩容、购买优质民办学位等多渠道保障供给,1-6月全市新增公办学位7137个,更通过重新核定24所市直属公办普高规模,“硬核”挖潜12553个学位。

公办高中建设被置于优先位置。东莞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全力推动9所公办高中建设。市第十二高级中学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提供3300个学位;东莞湾区中学、第九高级中学、虎门中学改扩建及水乡未来学校工地塔吊林立,预计2026年底完工;水乡未来学校、滨海湾未来高中等5个项目上半年已相继破土动工。

特殊教育赛道同样全速推进。在东莞启智学校资源教室内,教师正通过多媒体设备为特殊儿童进行个性化训练。“全市已建成特教班47个,资源教室126间,实现5人以上特殊学生校校有资源教室。”东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廖健华表示,“下一步要让每个镇街至少建两个特教班,实现义务教育特教班全覆盖,打造‘莞邑融合教育’金名片。”

为全力保障2025年秋季入学需求,东莞正加速推进优质学位扩容。根据规划,全年将新增学位3万个,其中秋季学期是攻坚重点,预计释放学位2.88万个。目前,东莞教育系统已全面进入“倒计时”状态,全链条提速攻坚,确保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如期高质量落地,为更多学子提供“上好学”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项关键政策调整悄然惠及众多学子——普通高中名额分配学校范围扩大,在原有东莞中学等8所优质学校基础上,新增石龙中学、万江中学、常平中学,从8所扩大至11所,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普通校学生有了冲击优质高中的机会。“以前觉得好高中离我们很远,现在老师说‘只要好好学,机会就在眼前’。”东莞市初二学生小吴的话,道出了政策调整带来的信心。

创新实验:面向未来构建育人新生态

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覆盖,是东莞教育扩优提质的另一核心战场。

东莞今年创新推出“市镇共建、一镇一策”的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建设:在水乡片区,组建以东莞中学为核心的水乡教育集团联盟,带动片区内17个教育集团发展;在塘厦镇,引入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高起点办好塘厦未来学校;在沙田镇,重点探索“五育融合”新模式、扩充资源、打造教改试验田、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的建设,为各镇街(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今年4-5月,市教育局先后与水乡经济区、塘厦镇、沙田镇签约共建实验区。沙田镇党委委员卢耀辉表示:“从‘扩容攻坚’到‘扩优提质’,现在要依托市级优质资源,实现管理、师资、课程等核心要素的共享与优化配置。”

沙田镇锚定“学有优教”目标,以打造“智美教育”品牌为抓手:松山湖未来学校托管团队进驻沙田实验中学,助力其践行“行知”教育理念,开设70多门校本课程;沙田镇中心小学将咸水歌、莞草编织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全过程;湾区中学正同步推动校舍建设与独特育人体系构建,校长袁晓勇介绍:“我们努力打造‘潮启教育’品牌,将本土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势能,搭建‘AI×人文’双引擎成长坐标系。”

民办教育质量提升关乎整体教育公平与水平。长安镇创新组建长安实验中学教研共同体,通过“1+N”模式精准帮扶4所民办成员校,投入近400万元专项经费,推动区域均衡。

“我们开放所有优质资源,通过师徒结对、跨校教研、名师工作室等,打破校际‘资源墙’。”长安实验中学校长陈雪晨表示。共同体派驻长安振安初级中学负责人魏益文说:“我们引入优质课例、课件,开展送课活动,切实提升民办校教学能力。”

实施一年,变化悄然发生。振安初级中学校长黄小宇感慨:“派驻团队深度参与管理,从课堂到宿舍,学校管理更规范,质量显著提升。”初一学生李佳的转变是更生动的注脚——从“上课不敢举手”到主动追着老师提问,“看到孩子在探索中自信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她的母亲何青珍说道。

从“扩容攻坚”满足“有位”需求,到“扩优提质”追求“优教”目标,东莞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五年新增26.5万个学位的“硬支撑”,与101个教育集团、11所名额分配高中、多个改革实验区构成的“软实力”提升,形成了强有力的“组合拳”。

当千万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化作一位位学子自信的眼神、一个个家庭真切的获得感,东莞教育系统以优良作风践行初心使命,将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学位攻坚、资源优化、创新实验的全过程,打造大湾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的步履,愈发坚实。东莞教育强市的建设路径,在千万人口的现实考卷上,正书写出越来越清晰的答案。

文字:刘召 图片:李梦颖、市教育局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