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大岭山星塘学校 黄可媛《重走东纵路之旅》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01 19:58:40

站在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展厅里,看着墙上“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的话,光影落在字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都在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赤诚与英勇。

玻璃展柜里,静静躺着曾生将军的旧物——一枚磨得发亮的党徽,一本泛黄的账本。讲解员说,1939年,33岁的曾生为组建抗日武装,毫不犹豫地变卖了家中田产,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一笔钱款的去向,最后一页写着“为家国,何惜家财”。旁边的影像资料里,正播放着他当年解救美军飞行员的故事,黑白画面里他眼神坚定的模样,让我忽然懂了“无私奉献”四个字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行动。

转过展角,几台老式相机映入眼帘。它们曾属于埃德加·斯诺、海伦·福斯特这些国际友人。展柜里《红星照耀中国》的初版本页脚已有些磨损,扉页上的钢笔字迹却依然清晰;《红色中国内幕》里夹着海伦当年采访时的笔记,字里行间满是对中国革命的好奇与敬佩。这些带着油墨香的纸张,像一座桥,让我隔着时空触摸到了那段历史的温度——原来红色中国的故事,早已通过这些镜头与笔尖,传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最让我心头一震的,是“黄友模范班”的展区。墙上挂着五个少年的照片,最大的黄友也才16岁,眉眼间还带着稚气,却穿着宽大的军装,眼神里满是与年龄不符的坚毅。展牌详细记录着1944年老虎山战斗的经过:400名日军包围过来时,黄友带着全班8人当尖兵,用步枪和手榴弹死死守住阵地。玻璃柜里陈列着他们用过的弹壳和磨损的绑腿,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战斗模拟场景,当看到“5人牺牲在阻击阵地上”的字样时,展厅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原来“英雄”从不只是课本里的词语,他们也曾是和我们一样的少年,却用生命换来了战友的安全。

走出纪念馆时,阳光正好。回望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那些展柜里的旧物、照片上的面孔、文字里的故事,忽然变得鲜活起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我们触摸着他们用过的物品,读着他们写下的文字,其实是在接过他们守护的和平。

今天的我们,唯有牢记这段历史,把先烈的精神装进心里,才能不负那句“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愿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与力量前行,让祖国的繁荣昌盛,成为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作者:东莞市大岭山星塘学校 初一 3班 黄可媛;指导老师:段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