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 王妍熙《光影与旧物:红色记忆里的东纵密码》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01 19:48:29

周末,骄阳似火,把地面烤得火辣辣的,我的心情却格外兴奋——妈妈要带我去大岭山的东纵纪念馆,听说那里藏着好多“老古董”,能揭开东江纵队的神秘面纱。

刚走到东纵纪念馆,灰色大楼矗立眼前,台阶上“东江纵队纪念馆”几个金灿灿的大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门前操场的雕刻展板,生动“定格”战士们英勇出击的瞬间,仿佛能听见当年的呐喊。

一进大厅,展柜里一把老旧长枪抓住我的目光。它浑身裹着深褐色“外衣”,金属部件爬满裂痕,满是岁月痕迹。听讲解,这是东纵战士在大岭山林区抗敌的“战友”。我凑近玻璃,眼前浮现战士们穿梭密林,端着简陋武器与敌人周旋的画面,敬意瞬间漫上心头。

再往里,一件补丁摞补丁的旧军装让我驻足。褪色布料上,粗线歪歪扭扭缝着大小不一的补丁,像时光绣出的“勋章”。文字介绍说,当年物资匮乏,战士们军装破了就自己补,一穿好几年。摸着玻璃,我忍不住想:他们究竟吃了多少苦,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最难忘全息投影的“百花洞战斗”。光影交错间,我好似踏入硝烟弥漫的战场。看到敌军进犯,我眉头紧锁、拳头攥紧;瞧见我方战士视死如归、冲锋陷阵,又忍不住皱眉担忧,直到他们一步步击退敌人,才在心里默默欢呼鼓掌,仿佛真的参与了这场战斗。

走出纪念馆,晚风轻拂脸颊。望着被夕阳染成通红的纪念馆,那些锈迹斑斑的长枪、补丁摞补丁的军装,还有震撼的战斗场景,化作一个个有力的音符,在我心底谱成红色英雄赞歌。

重走东纵路,大岭山的一馆一物、一影一景,都在诉说东纵战士“铁流南粤”的热血。他们用简陋武器护山河,以补丁军装扛苦难,这份敢为人先、无畏牺牲的精神,是东莞最珍贵的红色密码。身为新时代少年,我要把这份大岭山的红色记忆揣进心里,带着先辈的勇气与信仰,在成长路上勇敢向前,让东纵精神像纪念馆的灯火,永远照亮青春征途!

作者: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六年级2班 王妍熙;指导老师:黄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