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东莞地铁1号线迎来重大建设节点——全线正式启动空载试运行,标志着该线路进入开通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按照计划,1号线将于2025年底开通试运营,届时将极大提升东莞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并强化与广州、深圳的轨道交通互联。
空载试运行全面展开,时间不少于3个月
“空载试运行”是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初期运营前的关键环节。地铁1号线空载试运行期间,工作人员将进行多系统协同测试、数据采集及应急演练,还将按正式运营时的运行图连续运行,旨在验证全线桥隧、轨道等基础结构的可靠性,验证列车、通信、信号、供电等核心系统的稳定性与协同能力,验证运营单位的组织和服务能力。
据了解,空载试运行将持续不少于3个月,预计至11月底左右结束,随后进入载客试运营筹备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1号线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全自动运行系统(GoA4级)具备自动唤醒、自动休眠、自动运行等功能;全列车配备等离子杀菌技术,保障车厢环境健康;牵引系统采用永磁技术,不仅降低噪音,还能节能20%以上。
骨干线路串联大湾区,打造1小时轨道交通圈
东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长57.46公里,设25座车站,连接东莞西站至梅塘站,途经望牛墩、洪梅、道滘等10个镇街(园区)。作为东莞市域骨干线路,1号线不仅串联起水乡新城、中心城区、松山湖、东南临深片区,更将大幅提升东莞在大湾区交通网络中的地位。
1号线具有突出的互联互通优势,在市民中心站(原鸿福路站)与已运营的2号线形成“十”字换乘;在东莞西站可换乘穗莞深城际和广惠城际;在东城南站可换乘广惠城际。未来还将预留与广州、深圳地铁的衔接条件,有望实现广深莞1小时“轨道交通圈”,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交通联系。
线路沿线覆盖多个重要功能区,包括松山湖科技园、广东医科大学、大岭山家具产业带等产业和科教中心,以及首铸万科广场、国贸中心、海德广场、松山湖万象汇等重要商圈。通车后,将有效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