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爱铜行】贵州沿河:“四链融合”打造东西部协作样本
众望新闻 2025-08-01 17:01:05

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抢抓粤黔协作机遇,与东莞市长安组团创新构建“产业链+就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协作模式,通过“产业共建、劳务协作、人才互通、机制创新”四大抓手,实现协作资金撬动社会投资1.3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次,特色农产品销售破亿元,探索出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产业链升级:实现“卖鲜果”到“卖品牌”蜕变

走进沿河南庄景区,空心李的清香扑面而来。沿河这个曾经以鲜果销售为主的传统农业县,如今已建成1个深加工厂,开发出果酒、酵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去年我们家农家乐收入增加了3万余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当地农户黎永红笑着说。

这一变化源于3260万元协作资金的精准投入。沿河与长安组团共建的乌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带动了3个乡镇发展饲草种植1.2万亩,更通过“大湾区订单+沿河基地”的直采模式,让7个粤港澳“菜篮子”基地的农产品走出大山,实现销售额1.12亿元。

就业链延伸:实现“输血式”到“造血式”转型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在沿河官舟镇和舟社区帮扶车间上班的搬迁户田素兰感慨道。沿河创新“培训+输送+稳岗”全链条服务,不仅开展“点对点”劳务输送1617人,更通过产教融合,让78名职校学生进入东莞企业实习,毕业生留粤就业率高达81%。

引人注目的是,投资建设的“中国·沿河不夜城”项目,为33名搬迁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人均月增收2800元,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人才链贯通:实现“挂职型”到“扎根型”升华

在沿河人民医院,来自东莞的医疗队成功完成了首例“断指再植”手术,实现了技术零的突破。这是两地互派85名干部人才交流的成果之一。为确保援沿干部安心工作,当地创新推出“五个一”服务包,包括联络员、保障车、办公室、公寓、健康档案等全方位保障。

更可喜的是,通过17期2570人次的乡村振兴培训,培育出210名本土电商人才,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65%,实现了技术“本土化”转化。

机制链创新,实现从“常规性”到“示范性”跃升

“双月调度、季度互访、年度考评”的创新机制,确保了15个协作项目100%立项。东莞33个村、18家企业与沿河58个村结对帮扶,累计捐赠792万元实施“微心愿”项目232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沿协作”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实现了用工需求、农产品销售、项目进展“一屏统管”,为东西部协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样板”。

从产业升级到就业帮扶,从人才互通到机制创新,沿河与东莞市长安组团共同打造的“四链融合”模式,正在乌江之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更为东西部协作提供了实践样本。

通讯员:任廷海 潘明华
一审:肖咏
二审:邓欢旭
三审: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