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人民军队迎来98岁生日。
立足2025,眺望2027,距离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仅剩2年。在东莞这片246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强军兴武号角催征。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军地各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瞄准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定举旗铸魂,投身强军兴武的火热实践,以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为新起点接续拼搏。
■全市专武干部在道滘镇观摩民兵分队点验考核示范
铸魂·新作为
“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对照省委、省军区党委的工作要求,接好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坚决扛牢党管武装政治责任,努力开创东莞党管武装工作新局面。”2024年11月28日,市委主要领导在东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任职大会上表示。
由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军事机关党委第一书记,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落实党管武装原则的有力举措,是我们党和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东莞党管武装工作有着辉煌的历程。革命战争年代,东莞为适应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需要,在“支部建在连上”方针的指引下,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党管武装工作经验,并与党管地方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相结合,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了局部执政的初步尝试。
进入新时代,东莞这座创新之城,新作为也从来不缺乏。党管武装制度根植这片创新沃土,固本开新,引领新发展,打通武装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
今年上半年,虎门镇怀德社区最新入伍青年的光荣榜又添新名字,这是自该社区配备专职民兵连干部以来输送的第16名优秀新兵。虎门镇创新探索的党管武装新模式,打造一支由56名“持证上岗”的社区民兵连副连长、副指导员组成的专职队伍,目前已成为激活基层武装工作“一池春水”的关键力量。他们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国防动员的触角精准延伸至社区、企业、校园,助推虎门镇大学生入伍比例持续攀升。
党管武装工作向基层延伸,东莞一直在探索。今春,东莞军分区机关处与基层武装部联席会议召开,组织全市专武干部,前往道滘镇武装部观摩学习软件资料和基干民兵分队受检经验。
何以道滘?该镇坚决扛牢党管武装政治责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保障武装部规范化建设,高质量抓好民兵整组和新兵征集。去年,道滘镇武装部参评省基层武装部“创先争优、等级评定”活动,总分排名第一。
坚持党管武装,道滘镇向最末端要活力。如,在全市率先落实村(社区)书记兼任民兵连政治指导员做法,创新出台村级《武装工作责任落实考评方案》,细化村(社区)6类23项考评细则,定期召开党管武装专题会,组织村(社区)书记专题学习,针对武装阵地建设、民兵整组、兵员征集等重点工作,挂图作战、倒排工期。
党管武装制度在东莞落地生根,增添时代新内容。2025年开训现场,来自南城街道的民兵队伍精神抖擞、响应迅速,按照指令先后围绕多个重难点科目进行动态演示,熟练展示无人机、机器狗等设备的战术应用,在实战中进一步提升战备训练质效和应急应战能力,充分展现南城基干民兵良好的军事素养和饱满的精神面貌。这是我市夯实新时代国防动员基石的生动注脚之一,得益于党管武装工作的落实。
新时代党管武装的伟力,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在东莞,党管武装将续写新篇章,推动国防动员创新发展。
强“兵”·新征程
莞邑大地,承载着光荣传统,涌动着创新因子,为党管武装工作提供了丰厚滋养。东莞坚持守正创新,锐意改革发展,为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赋能兴武强兵新征程。
“迷彩”出击!民兵“战蚊”。广大民兵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这支民兵队伍是一支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过硬战斗队。
在寮步,30余名专武干部、基干民兵组成“突击队”,深入村(社区)、工业区等重点区域,以“分组包干”模式开展环境整治与蚊媒消杀行动。在茶山,该镇武装部党支部结合“双报到”工作机制,将组织生活阵地前移至村社区,开展“清除蚊患、守护健康”主题党日活动,将服务群众的行动落到实处。在石碣,多支民兵行动小队深入到各个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地,开展全方位的环境整治工作。
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东莞民兵发扬“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优良作风,持续深入村居,扎实做好每一项防控工作,筑牢守护市民健康的坚实防线。
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东莞民兵“大显身手”,助力一个又一个村(社区)的“颜值”不断得到刷新,一抹又一抹新绿在绿美新画卷上得到描绘。
台风“韦帕”来袭,枕戈待旦的东莞民兵闻“风”而动,瞬间激活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冲向防御最前线,在风雨中筑起守护家园的“迷彩防线”。
……
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东莞民兵矫健的身影,飘扬的民兵旗帜,汇聚起新时代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
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编实是前提,建强是关键。今年以来,东莞聚焦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推进新时代民兵转型重塑,民兵建设整体质量明显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过硬民兵队伍正在莞邑大地上阔步前行。塘厦镇用好创新“关键招”,探索民兵编制新模式,打造特色品牌,拓展民兵参建参治领域。以创新训练模式为例,该镇通过加强企业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着重加强了新入队训练、水上救援训练和无人机侦察救援训练。
兴武强兵,着力锻造精干民兵力量的同时,东莞也优化提升兵员征选质量,引聚更多“后浪”汇入强军洪流。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机飞手选择参军入伍,成为保家卫国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来自石龙镇的新兵卢荣锋是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他说:“希望我所学的知识与技术将来能够在部队好好发挥。”
在新时代强军兴军征程上,东莞赓续传统、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征兵工作瞄准未来战场、紧贴部队需求,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输送更多优质兵员。
塘厦镇大坪社区应征青年叶某,入伍意愿强烈,对部队生活向往,多次应征报名入伍,都是体格检查BMI指数严重超标,经社区民兵连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成功减肥18公斤,从一名大胖子华丽转变为一名双合格的优秀青年,光荣入伍。着眼全年征兵工作“一盘棋”,东莞围绕兵员预征预储,创新方式方法,做好精准“育苗”工作,建好兵员预储“蓄水池”,点燃青年从军梦。
“军校热”也进一步“升温”。东莞学子郑佳欣以637分的优异成绩,成为今年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在广东招收的女生中分数最高的考生。
当历史的车轮驶向新时代,建设一流军队亟须一流士兵的呼唤声声急迫。老兵宣讲不停、“兵校长”参与思政教育,故乡指导员助力新兵稳定思想、石碣镇四甲村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落成启用……东莞军地合力推动一个个国防教育活动接力开展,一个个国防教育新阵地亮相,谱写了军地合力、军民同心的动人篇章。国防教育释放出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和时代感召力,汇聚成为爱国拥军的强大合力。今年春季征兵中,全市适龄男青年累计报名人数7900余人,入伍新兵大学生比例超九成,大学毕业生比例近八成。
双拥·新起点
2025年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京召开,东莞再次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顺利实现“十连冠”。
从一到十,“双拥之城”东莞的进阶路上,始终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赓续“双拥”优良传统。今年以来,东莞紧密结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部队建设发展实际,军地双向奔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持续扩大双拥新格局,双拥工作不断推进,各项优抚待遇和就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呈现出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个个新时代双拥工作创新实践,凝聚军心民心。东莞不断拓展双拥工作新内涵,探索双拥新模式,为东莞双拥工作增添新元素,谱写了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新篇章。7月29日,樟木头首家“双拥共建商场”在天和city成立,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在册民兵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属消费优惠和服务,并辅以“双拥文化角”宣传、优先母婴休憩、购物协助及应急保障等贴心措施,营造尊崇军人、关爱军属的浓厚氛围,增强优抚对象荣誉感与获得感。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双拥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才能在新征程中书写新辉煌。一批又一批“拥军联盟”单位陆续亮相,加入社会化拥军队伍中来,进一步扩大双拥服务范围;一条条“双拥示范街”相继启用,让拥军触角不断延伸……爱军拥军在莞邑大地蔚然成风,拥军“朋友圈”越扩越大。如,自去年首批双拥门店设立以来,厚街镇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持续推动双拥工作走深走实。截至目前,该镇双拥门店总数已达33家,双拥服务网络持续扩容,切实将尊崇与关爱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社会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
双拥鱼水情,军民一家亲。地方浓浓的拥军氛围,使驻莞部队官兵深受鼓舞,在完成部队各项任务的同时,他们也主动为地方分忧解难。如,驻莞海军某部近年来积极投身东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在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军民融合共建、助力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环顾莞邑热土,强军兴武浪潮涌动。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东莞军地携手努力,正奏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