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精神图谱绘就,薪火点亮未来!鸦博馆纪念虎门销烟186周年系列活动引热潮
东莞+ 2025-07-31 12:52:37

2025年,是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186周年。186年前,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壮举,不仅销毁了荼毒国民的鸦片,更点燃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捍卫尊严的精神火种;186年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铮铮誓言,始终回荡在历史长河中,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

为传承这份跨越百年的精神遗产,6月至7月,鸦片战争博物馆举办了纪念虎门销烟186周年系列活动,从文物展览到艺术演绎,从历史解读到现实对话,以多元形式搭建起历史与当下的桥梁,让林则徐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原创大展 勾勒精神图谱

6月3日,年度原创大展《林则徐的精神世界》在海战博物馆隆重揭幕,拉开系列纪念活动序幕。这场展览是鸦片战争博物馆打造“林则徐”与“虎门销烟”双IP的年度力作,被纳入东莞市“博学东莞”品牌的重要展览,获评广东省2025年“博物馆里读中国”主题展览,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展近一个月,参观人数达41.2万人次。

多维视角:从“精神世界”解码英雄

展览突破传统人物叙事框架,以“精神考古”的创新视角,通过“皎如新月满秋潭”“有惠及人春映日”“欲挽颓波酌猛宽”“耐人寻味是和平”四大篇章,从个人修养、社会关系、政治实践到文化精神,层层递进勾勒林则徐的精神内核。“宠辱皆忘”印章、江南乡试规制手稿,《十无益》家训拓片、林则徐书法真迹等196件(套)文物展品,生动勾勒出林则徐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融清正风骨、经世致用与开放视野于一体的精神世界。

展览还原林则徐作为孝子、严父、挚友的鲜活形象,深刻诠释“伟大出自平凡”的哲理,并系统梳理其“绝不躺平”的人生观、“除弊兴利”的政绩观等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全国联动:让精神跨越地域

《林则徐的精神世界展》还先后走进杭州、昆明、北京、赣州等林则徐曾到过的城市开启巡展。这种“主馆+多地巡展”的模式,打破地域限制,让不同城市的观众得以在“家门口”触摸历史,感受林则徐精神在全国范围内的共鸣。

林则徐的一生,是“经世致用”的一生,也是“步履不停”的一生:他生于福州,在此接受启蒙、奠定精神根基;在京为官时,于中枢之地洞察王朝积弊,于朝堂之上锤炼政治担当;在杭州等地任职时,兴修水利、整顿吏治,留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在虎门主持销烟,成为民族觉醒的标志性符号;在澳门巡查防务、了解西方,践行“开眼看世界”的探索;被贬新疆伊犁时,仍主持水利、推广农耕,留下“林公渠”等民生遗产……这些城市不是孤立的地理概念,而是他精神世界的“实践场”。

巡展走进这些城市,相当于用展览为“林则徐足迹”绘制了一张“精神地图”,让“林则徐精神”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与地方紧密相关的“可触摸记忆”,让观众意识到:林则徐不是教科书里的“遥远英雄”,而是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温度的“实践者”。

艺术演绎 活化历史记忆

若说展览是“静态的叙事”,那么7月8日在海战博物馆广场上演的“走进林则徐的精神世界——纪念虎门销烟186周年情景音乐会”,则以“动态的交响”让历史“活”了起来。这场融合新民乐、情景演绎、评书、歌舞的艺术盛宴,吸引了500名观众现场聆听。

音乐会以“凤鸣岭南”开篇,鼓乐激昂,光影交织,重绘186年前的岭南风云图卷。“破晓之光”“碧血丰碑”“山河永志”三个篇章依次展开,分别聚焦民族危亡时刻、销烟壮举与英雄戍边史诗。深沉低回的《中华和韵》、激昂喷薄的《破晓之光》、金戈铁马的《破阵乐》、恢弘磅礴的《虎门之门》、苍凉悲怆的《虎魄·西行》等乐章贯穿其间,巧妙融汇情景表演、翩跹舞姿与清越歌声,生动再现林则徐“泣血禁烟”“销烟御敌”“戍边忧国”的关键瞬间。

尾声“薪火长明”中,“林则徐精神传承学校”虎门镇东方小学学生献上《致敬林则徐》童声合唱,纯净的歌声如星火燎原,象征着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本次情景音乐会以海战博物馆的历史场域为底色,用艺术的巧思完成了一次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当悠扬乐声响彻珠江之滨,艺术已不仅是历史的复刻者,它让林则徐精神从文物与典籍中走出,在旋律、光影与共情里成为可触摸的信念,让186年前的爱国风骨,化作当下每个人心中“传承有我”的自觉。

教育传播 连接青年世代

纪念虎门销烟186周年系列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林则徐精神走进青少年心中。为此,鸦片战争博物馆举办了主题研读会、校园宣讲、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以“贴近性”“互动性”打破历史与青年的隔阂。

深度研读:从历史到人生的智慧传承

6月28日下午,“林壑清响·精神共话——林则徐的精神世界主题研读会”在东莞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活动吸引了亲子家庭、青少年学生等500多人现场参与。

研读会特邀林则徐第七代孙林同楠现场分享。林同楠回顾了林文忠公的英雄人生,讲述了林家“素炒豆腐”“青花瓷油灯”等家风故事,诠释林公“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的育人智慧,介绍林家祖训如何在时代更迭中淬炼成林氏子孙的立身之本,并分享自己作为历史名人后代的体验,号召大家共同传承文忠公的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鸦片战争博物馆讲解员通过《林则徐教你做自己的“人生设计师”》《林则徐教你构建自己的“成长朋友圈”》《林则徐教你修炼自己的“抗挫力”》《林则徐教你做事认真》四个故事,从天赋与勤勉的辩证关系,到逆境中的精神韧性,从君子之交的处世哲学,到躬身实践的职业态度将历史人物的人生智慧转化为青年可借鉴的“成长指南”。

青春表达:用“潮方式”触达青年

为纪念虎门销烟186周年及国际禁毒日,鸦片战争博物馆联合王老吉、知乎城市发起“186小时精神马拉松”——“清风徐来·我们都是好苗子”活动。活动深入全国12座城市,线上线下联动,吸引青年学子参与。

线上,在知乎发起#清风徐来・我们都是好苗子#好苗子觉醒能量森林#林则徐虎门销烟186周年#一杯觉醒王老吉饮料#186小时精神马拉松等活动话题,得到陕西、江苏、安徽、青岛、浙江、天津、重庆、湖北、四川、云南等10城响应传播,引发超500万次浏览。其中把林则徐在福州、北京、广州、澳门、西安等城市留下的故事、展现的精神和当下年轻人的困惑结合起来,发起11个提问,浏览量超30万次。

此外,活动还邀请多城青年拍摄“林则徐精神马拉松”创意短视频,展现当代青年对林则徐精神的接力传承。

线下,“好苗子觉醒能量森林”快闪活动先后走进东莞理工学院、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现场以萌趣林则徐气模、“清风徐来”主题扇、“好苗子”种子罐及王老吉联名定制罐等创意文创吸引学子;“觉醒之树”互动展板连接林则徐精神与现实困惑,激发思考,引起共鸣,帮助大家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中山大学,还举办了“时代清醒者·青年行动派——从林则徐精神中寻找破局的力量”沙龙,邀请高校老师、青年作家、文博专家等多领域嘉宾与学子深度对话交流,将英雄精神转化为破局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清风徐来·我们都是好苗子”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年,今年以“186小时精神马拉松”呼应虎门销烟186周年历史刻度,通过青年喜爱的互动化、场景化形式,打破历史传播的严肃感,让林则徐从“教科书里的英雄”变成“能互动、可触摸、有共鸣”的形象,成为纪念活动中最具青春气息的“破圈”实践。

校园扎根:让禁毒与爱国种子萌芽

鸦片战争博物馆以纪念虎门销烟186周年为契机,联动多部门实施“种子计划”,活动包含“‘6·3虎门销烟纪念日’校园集体活动”“种子培训”“宣讲大赛”“校园宣讲”四个环节,旨在营造浓郁的纪念氛围,传承虎门销烟历史记忆,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虎门镇实验小学吴宇婷同学以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铮铮誓言唤醒民族记忆,虎门三中学子李梓瑄借“销烟铁钩”文物叩问当代担当。当《少年中国说》的雄浑诵读:“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的誓言如春雷激荡,这场精神洗礼让家国情怀在少年心中破土萌芽。

七月盛夏,60名学员首站奔赴鸦片战争博物馆,“知行虎门”青少年夏令营以沉浸式学习浇灌成长之花。小小讲解员们以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将《鸦片烟枪》的屈辱烙印与《节马传奇》的忠烈风骨娓娓道来,让英雄精神穿越百年烛照童心。博物馆讲解员郑嘉晞通过趣味互动、深度剖析和沉浸式小剧场,传授识毒防毒的“金钟罩”,更引领学员深入展厅,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当“铭记历史,禁绝毒品”的誓言在博物馆里庄严回荡,一座由历史认知与拒毒意志浇筑的精神长城巍然矗立。

鸦片战争博物馆还推出了暑期夏令营,让历史文化在体验中焕发新生。“小小讲解员”立于销烟池畔,用铿锵童声重述林则徐的壮举,使186年前的民族气节在新时代薪火相传;“小小演奏员”指间流淌葫芦丝的清韵,以《节马颂》等原创曲目完成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小小研究员”在老师引领下抽丝剥茧,从茶叶贸易失衡到鸦片战争爆发,深入浅出解析民族命运转折的密码;“小小鉴赏员”则聚焦文物本身,在文物肌理中读取抗争史诗,破译守护尊严的永恒价值。

禁毒宣传 筑牢现代防线

鸦片战争博物馆守护着虎门销烟的历史记忆,始终将“禁毒教育”作为重要使命。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当天,“健康人生・绿色无毒”宣传培训活动在海战博物馆举行,通过聆听“林则徐虎门销烟故事”讲座、参观《林则徐的精神世界》展和《守护青春禁毒有光》作品展、禁毒宣誓等环节,将历史与现实结合。

参与者在参观《林则徐的精神世界》展览后纷纷表示:“看到林则徐为禁毒‘誓与此事相始终’的决心,更明白今天禁毒工作的意义。”这种“历史教育+现代禁毒”的模式,让“禁绝毒品”从历史使命变为当代行动。

文字:戴浩光 图片:张伊琳 鸦片战争博物馆供图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