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9金8银5铜,全省“双第一”!东莞少儿艺术的实力藏不住了
东莞+ 2025-07-30 20:01:49

东莞少儿艺术的实力藏不住了!在刚刚闭幕的广东省第十三届少儿艺术花会中,东莞创下历届最好成绩,共荣获9金8银5铜,金奖数量排名全省第一,获奖数量同样排名全省第一,实力尽显。

△群舞《夺锦》

本届花会涵盖的所有艺术门类(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东莞均有作品斩获金奖,生动呈现出东莞少儿艺术百花齐放的蓬勃态势。这一优异表现,不仅是东莞少儿艺术教育成果的精彩绽放,更是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成效的有力彰显。

从去年10月的全国群众文艺工作推进会,到今年的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国家级、省级赛事活动的接连落地,无疑是对东莞群众文化硬核实力与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

△表演唱《点一盏灯》

少儿展示才艺的欢乐舞台+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

“花会引领,百花齐放”,自1986年肇始,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少儿艺术三大主题,历经39载淬炼,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影响最广的群众文化品牌。其中,少儿艺术花会,设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的少儿艺术专场比赛,以及涵盖美术、书法、篆刻、手工制作类别的少儿美术书法展,是全省少年儿童展现艺术才华、激扬文化自信的最大舞台。

本届花会决赛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文化馆共同承办,东莞市文化馆执行,7月23日至29日,在东莞举办了7场专场决赛(1场音乐舞蹈综合专场、1场音乐专场、2场舞蹈专场、2场戏剧专场、1场曲艺专场)、4场专家点评会以及闭幕式暨颁奖晚会,晋级艺术专场决赛的90件作品,上千名小选手齐聚东莞,同台竞技,各展风采。

△对口快板《我的科学梦》

艺术专场决赛之外,本届花会美术书法作品展于7月24日至8月5日在东莞市文化馆东展厅展出。经专家评审评出的121件获奖作品(一等奖24件、二等奖36件、三等奖61件)集中亮相,生动展示近三年来广东少儿美术书法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现南粤少年儿童以笔墨丹青描绘时代新貌的创新实践,彰显新时代南粤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与精神风貌。花会决赛期间,吸引众多参赛者及市民驻足。

花会优秀节目走进石碣、塘厦、东城等镇街基层社区,以及配套开展的“少儿潮玩市集”“莞一夏·2025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等文旅活动,不仅为基层群众送去高品质的节目展演,共享艺术发展成果,也让进莞来的参赛团队感受到东莞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音乐剧《我·AI·你》

作为本届花会决赛的举办城市,东莞以最大的热情、最周到的服务,为所有参赛团队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盛夏的东莞,不仅化作全省少儿展示才艺的欢乐舞台,也成为全省群文工作者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让每一位参与者在这里收获友谊、见证成长,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专家点评会上,不少专家评委对决赛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齐称活动组织安排井然有序,细节处尽显贴心与专业。

全面展现东莞少儿艺术创作的开阔视野与创新活力

△小组唱《老师的粉笔》

场外保障坚实给力,赛场表现同样出色。在历届省花会中总成绩稳居前列的东莞,这次再创佳绩,以9金8银5铜拿下全省“双第一”。其中,9金包括1件音乐作品(《点一盏灯》)、1件舞蹈作品(《夺锦》)、1件戏剧作品(《我·AI·你》)、1件曲艺作品(《我的科学梦》)、2件美术作品(《起舞大湾区》《56个民族》)和3件书法作品(《观沧海》《东莞非遗舞麒麟》《钿带笙歌联》)。

这些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获奖作品,或立足传统、推陈出新,或扎根生活、与时俱进,或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或贴合童心,守护童真,全面展现东莞少儿艺术创作的开阔视野与创新活力。

手工《56个民族》

表演唱《点一盏灯》以孔子教育思想为魂,让“万世师表”的明灯在童声里生生不息;群舞《夺锦》以龙舟文化为根,演绎莞邑少年赛龙夺锦的故事,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奋发向上的风采;音乐剧《我·AI·你》以2047年的智能家庭为背景,借兄妹俩与AI机器人共同生活,展现科技便利与成长烦恼,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观众思考科技时代人与机器人的共存关系;对口快板《我的科学梦》以两位同学参观科学城的经历为线索,将科技魅力化作童真向往与追求,让科学梦的种子在鲜活表达里迸发蓬勃张力;手工《56个民族》以手工拼贴的形式展现民族大团结,用彩纸塑造的各族人物栩栩如生;中国画《起舞大湾区》描绘湾区少儿跃进的身影,笔下的狮舞龙腾与少年的朝气蓬勃相映成趣;行书《东莞非遗舞麒麟》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融入书法创作,笔触间既有麒麟腾跃的灵动,又有客家文化的厚重……这些作品在题材与表达上呈现出兼容并蓄的鲜明特色,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也不乏对时代主题的敏锐捕捉,更在艺术形式上巧思频出,凸显少儿视角下的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

△音乐剧《时空英雄》

“《夺锦》的灵感来源于东莞深厚的龙舟文化。”本届花会舞蹈类金奖作品《夺锦》辅导老师杜海介绍,团队通过深入采风挖掘龙舟精神内核,将划龙舟等动作元素,艺术地转化为充满童真的少儿舞蹈语汇。这是东莞少儿艺术创作扎根本土、守正创新的生动缩影。

“《夺锦》这件作品很好,有广东(东莞)地域特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导演、央视春晚舞蹈类节目负责人刘惠子认为,创作这些作品的意义在于输出本土文化,努力让更多人知道,《夺锦》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不仅保留了团队一贯的风格,还实现了新的突破。

“《我的科学梦》题材抓得非常好,两个演员都不错,特别是小男孩,足见编导老师水平很高”“《我·AI·你》题材有新意,紧跟时代脉搏”“《点一盏灯》旋律非常好听,各种元素融合得恰到好处,编排非常科学”……东莞参赛作品,得到各路评委充分肯定。

△群舞《风马少年》

培育时代新人、彰显地域特色、搭建成长平台

东莞少儿艺术之花,为什么这么红,为什么能够保持“长红”?曲艺类金奖作品《我的科学梦》主创蒋志雄认为,源于厚积薄发,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积极搭建各类展演平台,如打造常态化赛事与省花会联动,助力少儿成长,“如果没有这些平台,孩子们再优秀,也展示不出来”;离不开群文工作者的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苗子,“像文化馆有很多公益培训班,发现了很多艺术苗子,通过专业系统的训练,达到了参加专业级比赛的水准,在各类比赛中发光发亮”。

近年来,在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大背景下,东莞围绕“培育时代新人、彰显地域特色、搭建成长平台”的核心任务,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活动赋能,构建“创作—展演—评选—提升”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少儿艺术精品迭出。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累计推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类别优秀作品1600余件。

△群舞《小满》

强化政策保障,构建少儿艺术扶持体系。一是专项资金精准扶持。聚焦少儿艺术特色门类进行定向培育,并实施“精品打磨工程”,如对表演唱《点一盏灯》、群舞《小满》、音乐剧《我·AI·你》、对口快板《我的科学梦》等获奖作品进行二次提升,给与扶持二次提升舞台呈现。二是多层级评选机制激发活力。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年度群众文艺作品征集评选等平台,构建“学校、机构推荐—镇街初评—市级终评—专家打磨”机制。

△童声小组唱《荔枝宝贝》

聚焦梯队建设,夯实少儿艺术人才根基。一是举办“文艺创作培训研修班”培育创作力量。如今年4月,东莞市文化馆特别策划举办了为期一周的“2025年东莞市文艺创作沙龙暨少儿创作辅导高研班”,邀请11位业内专家授课,紧扣少儿艺术创作,既有理论深度,又重实践转化,为学员搭建起从创作思维到辅导技巧的全维度提升平台。二是以老带新,传承非遗艺术。发挥本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用,如邀请木鱼歌省级传承人开设少儿曲艺工作坊,指导创作《甜甜蜜蜜糖不甩》(东坑木鱼歌),培养少儿曲艺人才。

△群舞《跳动的青草》

深化基层实践,提升作品打磨实效。一是构建“基层展演+社会检验”双平台。推动纳入“少儿艺术精品库”的优秀作品开展镇街(园区)、村(社区)展演及校园巡演。二是完善“专家+少儿”双视角打磨机制。每年邀请省少儿艺术专家、中小学美育教师组成评审团,对重点作品进行“双向反馈”。

精品创作结出累累硕果,人才培育绽放灼灼光华,基层文化生态愈发清朗鲜活……面向未来,东莞将始终以少儿视角观照时代,用艺术温润的笔触滋养纯真童心,聚力播撒更多创意种子,浇灌更丰沃的成长土壤,为粤港澳大湾区少儿艺术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东莞经验”。

△莲花板《岭南花开百千万》

相关链接

广东省第十三届少儿艺术花会

东莞获奖作品名单

一、金奖(9个)

《点一盏灯》(音乐类)

《夺锦》(舞蹈类)

《我·AI·你》(戏剧类)

《我的科学梦》(曲艺类)

《起舞大湾区》(美术类)

《56个民族》(美术类)

《观沧海》(书法类)

《东莞非遗舞麒麟》(书法类)

《钿带笙歌联》(书法类)

二、银奖(8个)

《老师的粉笔》(音乐类)

《风马少年》(舞蹈类)

《小满》(舞蹈类)

《时空英雄》(戏剧类)

《萌狮跃桩舞祥瑞》(美术类)

《碌鹅飘香,欢乐满莞》(美术类)

《隶书七绝一首》(书法类)

《双䉃半窗联》(书法类)

三、铜奖(5个)

《荔枝宝贝》(音乐类)

《跳动的青草》(舞蹈类)

《岭南花开百千万》(曲艺类)

《英歌舞》(美术类)

《张轩豪印存》(书法类)

注:另有广东省文化馆选送的东莞音乐剧作品《“AI”莫能助》和广东省妇联选送的东莞表演唱作品《我能》获银奖。

文字:赵水平 图片:程永强 赵水平 通讯员 丁啸 黄孟良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