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蚊媒孳生高发期叠加高三学子返校在即,一场关乎师生健康安全的防蚊灭蚊攻坚战正在东莞全市校园打响。为筑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防控屏障,东莞教育系统自上而下联动响应,一场以“翻盆倒罐清积水”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席卷全市各镇街校园角落,从源头上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全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精密部署,筑牢防控堤坝
市教育局牵头统筹,将防控工作提升至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与师生健康安全的高度。7月29日以来,全市各镇街、各学校闻令而动,统一部署深入清除校园及周边环境蚊虫孳生地。更关键的是,面对8月1日高三学生集中返校的节点,防控工作被赋予了双重使命——既是为日常学习生活护航,更是为返校安全铺路。
为此,市教育局行动快而有序:7月29日-30日,组织全市51所高三开学学校教职工接受疾控部门专业培训,确保防控知识人人过关;制定并分发返校热点指引,让措施清晰可行;明确要求各校在师生返校前完成布雷图指数检测,并据此动态调整、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宿舍安装蚊帐,将防蚊措施嵌入教育教学日常。
7月30日,市教育局22个督导组分赴51所学校,直插现场。他们深入天台角落、沟渠草丛,仔细核对消杀记录,紧盯“翻盆倒罐清积水”关键环节,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确保每一项防控措施都扎实落地。
全域联动,清剿孳生死角
从城区到镇街,从高校到幼儿园,一场覆盖全市的蚊虫“围剿战”全面铺开。
东城街道教育系统聚焦重点场所与重点区域双管齐下。专业人员对教室、宿舍、食堂及排水沟、绿化带、天台展开地毯式排查清理,同步实施药剂喷洒,蚊虫密度应声而落。
虎门镇教育系统集结136所校园和133所培训机构,组建239支队伍、投入1328人次,对269个重点点位展开多轮“饱和式”消杀。烟雾机126台、液体喷雾机241台齐上阵,269公斤药剂精准投向草丛、下水道等蚊虫“老巢”。
常平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对暑期托管校及幼儿园开展专项检查。在确保易积水区域整治与精准消杀全覆盖同时,创新推出“小手拉大手,争做防蚊灭蚊小能手”活动,将科学防蚊“四步法”送入千家万户,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校园实战,师生携手共护家园
各学校纷纷因地制宜,将防控要求转化为生动实践。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牵头专项自查,从修剪草坪、清理卫生死角到水体管网消杀,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学工队伍走访留校学生宿舍,栋长楼长化身卫生宣传员。更可贵的是,学生志愿者主动走出校门,深入横沥水边村、大朗恒泉社区,协助清理积水、普及知识。
在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专业消杀队伍运用超低容量喷雾与热烟雾技术,对重点区域实施滞留喷洒。总务处贴心为宿舍分发灭蚊片,宿管员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共同维护“小家园”的整洁安全。
东莞中学党员教师带领团员志愿者对高三楼及周边区域进行大扫除,尤其对卫生死角、绿化带等易积水处重点攻坚,为学子归来营造洁净空间。
东莞市第十一中学、可园中学、清溪中学或由值班行政带队排查校园主干道下水道,或党委牵头开展卫生专项行动进行加密喷洒,或实施第二轮全覆盖消杀并排查屋顶平台等隐蔽角落——每所学校都在织密防护网。清溪中学更提前收集师生健康台账,利用短视频、公众号推送开学防护贴士,家校协同防线已然成型。
积水清除于细微之处,蚊虫消杀于孳生之源,知识普及于师生之间。当校园的宁静成为知识生长的沃土,健康的防线便是托举未来的坚实双手——东莞教育系统以科学为盾、以行动为矛,正将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从承诺变为师生触手可及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