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一小学 包昕鹏《追寻红色记忆,铭记东纵精神》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7-30 15:32:05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妈妈一同走进了东江纵队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在东莞市大岭山镇,青灰色的建筑庄严肃穆。它不只是一座存放文物的房子,更像一位“历史讲述者”——里面的展览用旧步枪、泛黄的照片和生动的图画,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江纵队的战士们如何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一走进纪念馆,迎面就看到一座巨大的浮雕。你瞧,战士们眼睛瞪得圆圆的,目光像星星一样坚定;有的紧紧攥着钢枪,枪杆都被握得发亮;有的背着鼓鼓的行囊,像是刚准备出发去战斗;还有的正抬着手臂敬礼,肩膀挺得笔直。浮雕中间刻着八个鲜红的大字——“东江铁流、南粤旌旗”,讲解员说,这就是纪念馆里的故事主题。她指着浮雕轻声告诉我们:“东江纵队是华南抗日的大英雄,他们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在最艰苦的时候也牢牢插在敌人的地盘上……”听着听着,我好像真的看到浮雕上的战士动了起来:有的正猫着腰往前冲,有的在对着战友喊“跟我上”,耳边仿佛传来“砰砰”的枪声和“冲啊”的呐喊声,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到处是战火的年代。

走到英烈墙前,刚才还轻轻说话的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墙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名字,每个名字旁边都印着小小的照片——有的是笑眯眯的青年,有的是戴着帽子的叔叔,还有的看起来比爸爸还年轻。我慢慢往前挪着脚步,忽然在一个角落看到一行字:“牺牲时,十五岁”。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十五岁,只比我大四岁啊!他这个年纪,本来应该像我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课间和同学踢毽子、跳皮筋,可他却要拿起比自己还沉的枪,站在冰冷的战场上保护大家。想到这里,我的眼眶热乎乎的,站在那里看了好久好久。离开纪念馆的时候,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我忽然明白,现在能安安稳稳坐在教室里上课,放学后能在小区里跑着玩,都是因为有无数像东江纵队战士这样的英雄——他们把黑暗挡在了自己身前,把光明留给了我们。他们不怕苦、敢担当的精神,就像纪念馆门口的松树一样,永远站在那里,提醒我们不能忘记。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脚步踩得格外稳。老师说“少年强,则国强”,我想,我们这代人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强健体魄,还要把东纵战士的故事讲给更多同学听。这大概就是我们能给英雄们,也给未来的自己,最好的回答吧。

作者: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一小学五年级4班包昕鹏;指导老师:莫玉璇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