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逐童梦,花开向未来。在广东省第十三届少儿艺术花会戏剧专场决赛中,15件作品,以多元艺术形式编织出一幅融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与成长哲思的绚丽画卷。从潮剧、粤剧等传统戏曲的创新演绎,到音乐剧、情景剧对科技与人文的深度叩问,作品既扎根岭南文化沃土,又紧扣时代脉搏,在童真童趣中传递深刻的价值思考。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潮剧《京城会》脱胎于传统戏《彩楼记》,聚焦状元夫妇情深,讲述寒门学子苦读中第的励志故事,既传递出奋斗终得圆满的正向哲思,又饱含真挚的情感温度,尽显潮剧韵味;花朝戏表演《我家有个小九妹》源自《梁祝》经典桥段,借祝英台假托妹妹自指的情节,尽显其机智勇敢,为故事添趣增戏,凸显花朝戏特色;小粤剧《治水记》以顺德伦教开挖羊大河的史实为背景,用少儿粤剧的形式展现治水壮举,既显治水精神,亦展青少年传承岭南粤剧的决心;粤剧折子戏《穆桂英巡营》生动表现穆桂英运筹帷幄、统兵攻阵的智勇,以其品质和精神,彰显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激励后人;儿童音乐剧《I LOVE 柚》以音乐剧的形式科普梅州柚,将客家山歌、舞蹈、表演、科学实验等融为一炉,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
AI浪潮中的教育反思


音乐剧《AI莫能助》直击学生过度依赖AI导致的作文同质化困境,通过小雨描写父亲的真挚内容与AI生成的浮夸内容对比,揭示技术与人文之间的矛盾,引发对技术本质的思考,引导大家正确认识AI,强调在科技创新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音乐剧《我·AI·你》以2047年的智能家庭为背景,借跳跳、柔柔兄妹俩与AI机器人共同生活,展现科技便利与成长烦恼,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观众思考科技时代人与机器人的共存关系。
教育成长的多维探索






儿童剧《找呀找呀找朋友》以手机魔鬼的隐喻,揭示沉迷电子设备的危害,通过同学A与B的不同选择,传递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音乐剧《口腔保卫战》以牙齿城堡的奇幻设定,将刷牙护齿的健康知识转化为牙刷与牙膏的合作寓言,实现寓教于乐;情景剧《小青石》以“不能发光发亮的石头是否有价值”为命题,引导观众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戏剧小品《这个宗师不太行》围绕“棍棒教育”,通过孩子卧底探秘“武术融合家庭教育·一代宗师”的荒诞设定,引发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批判性思考;童话剧《反“霸”绝技》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解构校园霸凌,强调“拒绝霸凌、寻求帮助、保持自信”的重要性,并呼吁传递友爱与勇气;音乐剧《当我穿过白云》讲述了一个学习成绩不佳的男孩却在航模领域展现出惊人天赋和热情的故事,打破“唯成绩论”的教育偏见,彰显兴趣爱好的重要性;音乐剧《时空英雄》以虎门销烟、抗日战争、改革开放为时空坐标,让孩子们在穿越游戏中闯关冒险,领悟平凡岗位的不平凡,传承接续奋斗的信念;小品《招新大比拼》聚焦墟街讲解员的竞争,在戏剧冲突中折射公平与自强的成长课题。


这些戏剧作品共同勾勒出新时代少儿的精神图谱: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坚持守正创新,于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坚守人文底色,于教育方式的变革中捕捉成长微光。它们不仅是艺术才华的绽放,更是岭南少年对时代命题的童真应答——创新传承,独立思考,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