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国际商务区的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声刚歇,一片平整出的水泥地渐渐热闹起来。冒着腾腾热气的各色小吃摊位按照编号一字排开,刚下工的建筑工人们陆续前来买饭,“这里搞得越来越好了,方便实惠,卫生也更好了。”端着饭盒,来自云南的工人沈大哥点赞道。
△南城国际商务区临时集中摆卖点
这片临时集中摆卖点的秩序井然,是东莞城管首期城市议事“听”活动的成果。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公开征集民意作为推进机关作风转变的重要抓手,发起了城市议事“听”活动,通过走进群众中间倾听民声、凝聚民智,推动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角色转身:从“单向执法”到“多元共治”
7月4日晚,东莞中心公园阶梯广场灯光柔和,气氛温馨。在夜色与微风的映衬下,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和南城城管分局联合主办的首期“城市议事‘听’”活动如期举行。“以前看到城管来了就跑,哪敢想坐在一起商量摆摊的事。”现场,与城管工作人员以及各领域市民代表围坐一堂,一位流动摊贩感慨道。
△首期“城市议事‘听’”活动现场
城市管理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今年,在党建引领下,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根据“听声音、见行动、助决策”的基本思路,深入梳理了我市城管工作领域各类民生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以每月定期举办的城市议事“听”线下活动为主要载体,综合线上民意征集渠道,搭建起与市民双向互动的平台。
“我们建立了议题库,每期都会选取一个热点民生话题拿出来讨论,并邀请话题涉及到的相关利益群众代表甚至是信访群众到场参与。活动地点则会选择在人流量高的开放区域,方便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宣教信息科负责人介绍,议事“听”一方面是要打破管理部门闭门造车,真正拓宽思路破解难题;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走进群众的实践活动,让群众更多看到管理部门的诚意,了解各方参与共建共治的根本需求。
△市民畅所欲言
在首期城市议事“听”活动中,“摆摊那些事”成为了焦点。现场,流动商贩、商铺经营者、小区居民、学校老师、环卫工人、相关部门代表等来自不同领域的120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流动摊贩带来的便利与困扰”“如何平衡城市秩序与民生需求”等话题畅所欲言。在“全民吐槽”环节,有市民表示,流动摊点为日常生活带来了烟火气;也有市民指出,部分摊贩存在占道经营、气味噪声扰民、食品卫生条件不佳等问题,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我来提议”环节,更有不少居民提出了如集中选址、固定摆摊时间统一管理、提供配套设施等建设性建议。
从“管理者”到“倾听者”的转变,城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执法者,而是“平等对话者”。这种双向互动,让摆摊的矛盾在对话中显露出平衡点——既非简单驱逐,也非放任自流,而是寻求规范管理与保留城市温度的“最优解”。
闭环管理:清单化整改让民意掷地有声
“听”是第一步,关键在“行”。为了让民意掷地有声,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还将每期活动前和活动期间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整理成了整改清单,逐一落实整改,并及时公布整改情况,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城市议事“听”留言板
以首期活动为例,共收集到关于摆摊的有效意见建议30条,涉及环境卫生管理、交通秩序与安全管理、噪音控制与文明引导、空间布局与示范点建设等多方面诉求,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会同南城城管分局开展了针对性整改,同时鼓励各镇街因地制宜实施整改。
东莞植物园是东莞热门景点,也因此聚集了不少流动摊贩,不少市民反映周边道路存在摊贩占道摆卖现象,影响行人行车且存在安全隐患。南城城管分局坚持以民为本,将原植物园公交站改造成了免费的临时集中摆卖区,引导摊贩入点摆卖。通过城市议事“听”活动了解到多方诉求后,又进一步明确了经营时间、经营范围、卫生要求、安全责任等,实现有序疏导与便利经营。来自江西的王大姐在这里经营着一家粉面摊,由于没有固定摊位,常常要流动摆卖,如今实现了定时定点摆摊。“秩序好了,对大家都好,我也挺满意的。”她开心地表示。
△东莞植物园临时集中摆卖点
集中摆卖点的设置和规范管理,既回应了市民对占道经营的投诉,也安顿了流动摊贩的“家”,而在东莞,这样的点位已达上百个。在市民建议的启发下,东莞城管对全市各镇街(园区)的集中摆卖点进行统筹,进一步完善审批流程和提升硬件条件,推动更多点位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运营的集中摆卖点有76个,还有46个试运营中,更有东坑镇“潮汐摊位”、麻涌镇“专业公司托管”等模式百花齐放。
一场始于夏夜的对话,正悄然重塑东莞城市治理的基因。当城管执法人员收起罚单、拿起笔记本,当群众与管理者围坐畅谈,当尖锐的投诉转化为科学的整改清单,“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共治共享”的新图景。
△市民参与城市议事“听”活动
“城市议事‘听’既是城管机关作风转变的重要助推器,也是解决民生堵点问题的有效突破点。”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活动已被纳入局机关党建工作机关作风建设三年行动,并由“一把手”亲自推进实施。接下来,将在总结往期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活动组织形式,拓宽民意征集渠道,并探索打造“民意试点示范街”“最佳金点子”“最热心街坊”等品牌,让民声真正指引管理方向,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