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宜山海情②| 红色立定村:东莞援建托起的“雅江第一村”
东莞+ 2025-07-28 19:44:27

在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一座被湿地环抱的藏族村落正焕发新生。

2022年6月,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入藏以来,明确以立定村为示范,紧密结合特色小镇、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资源,助力当地群众端稳“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作为东莞援藏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立定村依托红色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优势,通过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微电影传播、产业升级等创新举措,成功塑造“雅江第一村”旅游品牌。

生态筑基:湿地边的“江南水乡”

立定村,位于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中南部,藏语意为“精灵的宫殿之上”。这里河清水畅,飞鸟翔集,是黑颈鹤的观赏地、斑头雁的栖息地,也是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区。

“进藏之初,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广泛征询区镇村各级意见,找到了适合当地的旅游发展新路子。”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组长,巴宜区委原常务副书记、区政府原常务副区长陈健华介绍。

▲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在巴宜区林芝镇立定村做项目调研

工作组调研发现,立定村河滩遍布,湿地与水道交替,景色优美,可与江南水乡媲美,而且紧邻苯日景区沿线,村落空间基础建设良好,文化活动丰富,红色资源突出。

立定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是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落实“十四五”援藏规划的重点项目,共投入4000万元。

在项目提出来前,立定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着眼本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乡村风光,已经在逐步探索发展乡村旅游。

村民有发展意愿,援藏干部有发展思路和援藏资金,可在项目刚推进时,因为地质条件、管网开挖等一系列问题,推进得并不顺利。

立定村村委会主任次仁罗布告诉记者,“援藏项目刚落地时,很多村民对把自身建设庭院部分空间退出来,作为乡村中轴公共通道,他们担心占地面积大,有所犹豫,以后喂牛、喂猪、种植的果树怎么办。”

对于村民们提出来的疑问,东莞援藏干部踏勘不少于40次,与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多次协商,并一起入户为村民们答疑解惑。工作组高位谋划,引进国内景观设计顶尖团队,从提升民生造血功能、风貌底色肌理、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对立定村进行全方位规划设计。

一方面,感动于援藏干部设身处地为村民利益考虑的真情实意。另一方面,大家也真正了解了项目规划实施的合理性,村民们不仅同意项目实施,还积极参与其中。

据悉,项目设计获广东省城市规划设计优秀奖,是“十四五”规划唯一获评的援藏项目。今年3月,西藏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到林芝考察,现场踏勘立定村整村提升,给予了高度评价。

红旗铸魂:微电影里的“信仰传承”

站在立定村观景台上远眺,蓝天、白云、林海交辉相映,牦牛过河的景象,别有风味。

东莞援藏工作组通过对立定村红色资源、生态资源、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种养资源的挖掘,合力各级资源,在立定全力打造“雅江第一村”旅游品牌,规划了红桥耀立定、红星广场、藏运民俗趣、草地锅庄会、飞虹江山景等特色景点,打造红旗颂、藏民俗、山河景、农家乐等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立体多彩立定。

在“红旗颂”展览馆,央吉拉姆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家乡,她是立定村红色讲解员、乡村振兴专干。立定村旺久老书记“一面红旗”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央吉拉姆,这也是她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的主要原因。

“一面红旗”的故事,是立定村的精神标志和信仰传承。2023年11月,红色微电影《雅尼江畔·红旗颂》在立定村开机拍摄。

▲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返莞前,立定村党支部向工作组赠送锦旗

这部微电影由巴宜区委组织部、东莞援藏工作组联合拍摄,再现了老书记旺久“一面红旗”的感人故事——这位农奴后代在1960年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带领村民手工缝制红旗表达对党的感恩,如今这面红旗已成为中组部珍藏的革命文物。

▲巴宜区林芝镇立定村红色研学主题教育展览馆

《雅尼江畔·红旗颂》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演绎身边人,展现在党的领导下,在一面红旗感召下,立定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根植沃土、接续奋斗的心路历程,为立定村的每一片土地都播撒下爱党敬党的种子。

“这部微电影的所有演员,都是立定村民。大家唯一的报酬,就是每天两个饭盒。”陈健华介绍,《雅尼江畔·红旗颂》荣获2024年“格桑花开”之西藏党员教育成果电视片评选一等奖。

微电影的拍摄让村民第一次成为“演员”。央吉拉姆告诉记者,“拍摄时重走爷爷辈的农奴路,更深刻体会到新旧西藏的天壤之别。”红色IP成为立定村文旅融合的精神内核。

产业造血:返乡青年的“创业热土”

在东莞工作组的帮扶下,立定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还有效带动企业投身乡村建设,丰富农村业态,通过“农户+集体+企业”三合一的运营模式,推动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吸引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

24岁的贡嘎次仁是立定村的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从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往上走一小段路,一家移动式咖啡店正被游客围观。几张露营凳子放在宽敞的土地上,一辆由面包车改装的咖啡车,这就是贡嘎次仁咖啡店的全部家当。

“坐在凳子上,眼前完全没有遮挡物,辽阔的湿地公园一览无余,这是我今年最放松的时刻。”一名来自广东的自驾游客,在贡嘎次仁咖啡店享受咖啡时将湾区松弛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公路咖啡并非贡嘎次仁唯一的创业项目。随着家乡的建设,他将目光聚焦在生态旅游的产业项目,早早锁定优质的创业机会,与村里退伍老兵一起运营骑马射箭场。

▲巴宜区林芝镇立定村航拍图像

“骑马射箭场每天的收入普遍能维持在300元,扣掉付给村里一年5000元的租金,比传统单一的农牧活收入好太多了。”聊起未来的发展蓝图,贡嘎次仁有足够的底气,“东莞工作组在乡村振兴上发力,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我计划在村里打造藏式民宿,为同村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也给自己的生活探寻不一样的可能性。”

贡嘎次仁的创业版图,正随着巴宜区的发展不断扩张——从公路咖啡,到骑马射箭场,再到未来的藏式民宿,他的每一步都踩准了乡村振兴的脉搏。他的范例,给立定村村民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致富”模式。

2022年以来,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克服高原高寒作业,以嘎拉村、大柏树、立定村等项目为范本,高效高质量推进完成立定村等1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充分将乡村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相结合,以生态环境反哺乡村经济发展,贯彻“保护中开发”的理念,让周边村民吃上“生态饭”。

文字:吴金华 图片:工作组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