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防控线,阻断传播链。自7月25日东莞市委组织部发出倡议后,市直机关党员迅速行动,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部署。
连日来,市直机关党员下沉镇街(园区),对接村(社区),与市民群众一起清理积水、清扫积存垃圾、清除蚊虫孳生地,以“分片包干、拉网排查”模式持续深化蚊媒防控,从源头阻断蚊媒传染传播链,织密防控屏障。
党员带头,分片包干清扫
划分责任片区,党员带头清垃圾、清积水、清容器、清死角。
7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100多名党员深入厚街镇、企石镇的13个结对村,与结对村工作人员联合组建工作小组,以“分片包干、拉网排查”模式持续深化蚊媒防控。各工作小组划分责任片区,逐户开展“地毯式”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解蚊媒传染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切实提高村民的防控意识。严格开展清垃圾、清积水、清容器、清死角“四清”行动,坚持“清存量”和“防增量”结合,对露天堆放的各类储水容器,统一进行倒翻或加封处理,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整治一处”,严防积水等问题反弹。
市生态环境局100多名党员志愿者走进谢岗镇南面村、谢岗村、大厚村,他们身着红马甲分组行动。大家乐当“排查员”,仔细巡查房前屋后、屋顶阳台等区域的环境卫生情况,重点排查各类小型积水容器,力求不留死角;勇当“清理员”,对果园、沟渠、农庄、闲置空地等蚊虫孳生地开展重点整治,与村民群众一起清理垃圾、清倒积水;担当“宣传员”,穿街过巷、走村入户,向群众发放通俗易懂的防蚊灭蚊宣传单张,科普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叮嘱要及时清除易积水的露天容器,从源头上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市民政局党员干部深入沙田镇和安村、大流村社区,企石镇铁炉坑村,南城街道鸿福社区等结对帮扶和“双报到”的村(社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沙田镇䲞沙花园法治公园,市民政局党员干部分组对绿化带、步道及卫生死角进行“地毯式”清扫,清运枯枝杂物,铲除蚊蝇孳生地。
市城管局机关182名党员下沉至清溪、石碣、石排、南城、东城、莞城、沙田、桥头、望牛墩、道滘等镇街18个村(社区),身着“红马甲”,化身环境整治“排头兵”和防蚊知识“宣传员”,与基层干部群众并肩作战,深入里街暗巷、房前屋后,重点清理卫生死角、积存垃圾和杂物,疏通沟渠,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容器和小型水体,铲除蚊虫孳生温床。
三级联动,织密防控屏障
联防联控,东莞市直机关、镇街(园区)、村(社区)三级联动,聚焦蚊虫孳生地等重点场所进行清理、消杀,从源头阻断疾病传播链。
市应急管理局59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虎门、东城、高埗、南城等镇街工贸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并下沉到虎门镇龙眼、黄村、陈村、小捷滘等社区开展防蚊灭蚊行动,向工厂企业负责人及员工、商铺商户、居民群众普及蚊媒传染病知识,协助清理积水、清扫积存垃圾、清除蚊虫孳生地等工作。现场共派发蚊媒传染病防控宣传手册累计500余份,检查各类场所256处。
市农业农村局党员志愿者深入屠宰场、龟鳖养殖场等场所宣传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重点检查下水道、绿化带、垃圾堆放点等区域,现场清理积水区域,要求屠宰场、养殖场加强防蚊灭蚊工作,共同筑牢蚊媒防控防线。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工作小组还深入菜地、种植大棚、鱼塘、屠宰场、农村厕所等重点场所开展检查清理工作,协调专业人员到养殖场周边进行消杀。全天行动共检查重点场所220余处,清理蚊虫孳生隐患630多处。
市城管局结合当前防控形势和工作实际,制定环境整治及成蚊消杀工作“八要点”,聚焦垃圾收集点及垃圾桶、房前屋后、沉沙井及排水沟、公共厕所、绿化带,以及城市道路、人行道、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和生活垃圾投放环节,开展清积水、清杂物、清死角、清家具、清公厕“五清”行动,从源头铲除蚊媒孳生地。
在沙田镇中围村,市民政局党员携手沙田镇委、中围村的党员划分成多个责任小组,深入居民区、公共区域及天台楼顶等易积水场所排查。“红马甲”逐栋入户派发灭蚊“大礼包”,面对面宣讲登革热防控知识,协助居民排查家中滋生蚊虫死角,指导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同时劝导居民非必要不前往疫情高风险地区,叮嘱外出做好个人防护,防蚊虫叮咬,并鼓励群众主动清理积水,共同维护环境卫生,形成群防群控良好局面,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