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逐童梦,花开向未来——广东省第十三届少儿艺术花会在东莞火热进行中。7月25日晚,本届花会音乐专场决赛在东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小魔方剧场举行。

22件各具特色的决赛作品,流淌出童真与深情、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旋律。它们或以乡音唱故土,或以乐声颂山河,或以童声传薪火,用音符编织出童心世界的万千气象。
乡音里的故土长卷




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歌声。歌曲《高流谣》将民俗、传说、生活画面巧妙融合,传递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小组唱《我爱澄海的海》用天籁童声描绘澄海独特海洋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铺展开一幅绚丽多彩的澄海画卷;童声表演唱《唱响茂名谣》借茂名话与特产、历史人物,唱出对家乡的自豪;表演唱《荔枝谣》混搭客家话、普通话、粤语、惠州话,融合苏东坡经典古诗和惠州童谣,别具新意。这些作品扎根地域沃土,让乡音在童声中流转。
大自然的和谐乐章




大自然是永恒的灵感之源。小组唱《海豚湾》聚焦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通过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的形式,勾勒出一幅关于自由、乡愁与生态觉醒的壮阔画卷;独唱《绿水青山美如画》用优美旋律、诗意歌词铺展山水画卷,唱响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演唱《垃圾来分类 湛江变更美》以童声合唱激发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传递绿色低碳新风尚;乐器合奏《海之梦》通过手碟、钢琴、自然乐器的融合,构建出跨越时空的听觉叙事,织就海洋绮梦。这些作品是自然的回声,教会孩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传统与现代的和鸣





传统从不是老古董,而是能被少年儿童唱新的歌谣。小组唱《中国碗 中国粮》创造性地将广东咸水歌化作普通话童谣,“端好中国碗 装满中国粮”的重复里,是对粮食与传统的敬畏;表演唱《阿爷的木偶戏》以祖孙传承为脉络,既藏着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又彰显在新时代创新文化的朝气;表演唱《莫负中华满庭芳》融岭南音乐元素于童声,曾氏大宗祠的家风在歌声里代代传;小组唱《又见叶子花》在童声中植入粤剧唱段,形成传统与现代的美学对话,传递深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表演唱《颠倒歌新编》改编流传于雷州半岛千年的说唱童谣,诙谐、滑稽的歌词里藏着“正派做人、正气做事”的古训。这些作品让传统活在当下,让创新扎根传统。
童声里的成长诗行




歌声是成长的镜子,以音符记录教诲、困惑与觉醒,照见少年的心灵轨迹。小组唱《老师的粉笔》用粉笔作线索,唱尽三尺讲台的耕耘,深情礼赞师者无私的奉献精神;表演唱《点一盏灯》以孔子教育思想为魂,让“万世师表”的明灯在童声里生生不息;情景表演唱《成长的考验》创新打造跨界音乐剧场,将流行电子、叙事说唱与沉浸式戏剧有机融合,用青少年喜爱的视听语言搭建起代际对话的桥梁;乐队表演《海风轻轻吹过的童年》从海边美景唱到感恩父母,并表达对未来的期许。这些作品,让成长的故事有了旋律,更让少儿眼中的光、心中的梦,都化作可听、可感、可传唱的乐章。
日常生活里的诗意





从丰收的喜悦到春日的绽放,生活的每个瞬间都能谱成歌。器乐合奏《喜庆丰年》以灵动旋律描绘丰收图景,欢快的节奏如金风拂穗,传递着劳动收获的质朴喜悦;二十四节令鼓《谷雨-绽》绘就春之盛景,鼓点从“细雨叩窗”到“惊雷催芽”再到“繁花绽放”,敲出谷雨的生机;民乐小合奏《花海·追蝶》的旋律里,花朵的芬芳与孩子的笑声交织,是原野最生动的配乐;表演唱《西塘西》以袅袅歌声,生动展现别样的江南韵味;小组唱《一道弯又一道湾》用轻快律动描绘粤港澳亲情画卷,融合电子音效与童声合唱,借三地意象彰显文化交融,以童趣视角展现同根同脉的深意。这些作品以多元形式,唱活了平凡里的诗意,在童声与器乐的交织中,让寻常日子里的美好与哲思,皆有了动人的回响。

22首音乐作品,或在乡音里扎根,或在自然里生长,或在传统里寻根,或在成长里发光,每一个音符都是真诚的告白,每一段旋律都是对世界最纯粹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