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广东天气炎热、降雨频繁
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
广东省已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
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
面临输入风险
东莞疾控专家支招预防关键
👇👇👇
截至2025年7月21日,佛山市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471例,较前一天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2158例)增长313例。适逢暑假,人员跨区域流动频繁,加之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东莞面临着疫情输入风险。为了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东莞各医疗机构加强发热病例监测和排查;加强蚊媒密度监测,指导开展蚊媒孳生地清除和成蚊消杀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基孔肯雅热诊疗技术的培训,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随后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疼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2~3天后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皮疹可出现在四肢或全身,一般3至5天就退疹。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2~3个月。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肖扬提醒广大市民,预防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需注意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家庭贮水容器,每隔3-5天更换一次,并彻底清洗容器内壁。水生植物每隔3-5天换水一次,并清洗干净植物根须和瓶底,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或改为用泥、沙种养。此外,市民可选择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等进行家庭灭蚊,居家安装防蚊纱窗纱门、挂蚊帐。
“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并在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皮疹等相关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并配合开展相关检测。”肖扬表示。
7月21日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致市民朋友的倡议书”
倡议书表示:
广东近期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
广东省已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
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
号召大家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全文如下👇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广东近期天气炎热、降雨频繁,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广东省已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关键都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健康,请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人人齐动手,积极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整洁环境、防蚊灭蚊,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在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
一、翻盆倒罐清积水,不给蚊虫留温床
1.室内清积水
(1)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托盘留有积水。
(2)及时清理厨房和卫生间闲置容器、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2.室外清积水
(1)重点排查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树洞、绿化带等地,及时清理废弃容器、水养植物的容器、轮胎、杂物、塑料垃圾、竹筒等积水。
(2)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
二、积极动手灭蚊虫,家里家外无死角
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等灭蚊,施药前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0.5~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20分钟后,人方可进入室内。也可电蚊拍等击杀。
三、严防死守防叮咬,个人防护记心间
1.室内防叮咬
家居安装纱门、纱窗(纱网筛目小于20目,即筛孔平均边长0.9mm),在纱窗上喷洒杀虫剂效果更佳;睡觉时使用蚊帐。
2.室外防叮咬
(1)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
(2)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3)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等成分的驱蚊产品。
四、旅途防护不松懈,平安出行才舒心
1.出行前:提前查询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流行状况,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含避蚊胺、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等防蚊物品。
2.出行时:尽量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地方,清理居住地室内外(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等容器)的积水;要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搽上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并依照说明重复使用驱蚊剂。
3.归来后:14天内留意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旅行史和暴露史。
五、出现症状别拖延,及时就医早治疗
市民朋友如果有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近期如有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可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
市民朋友们,蚊虫防控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主力军!让我们从今天起,把“清积水”变成生活习惯,让“灭蚊虫”成为家庭任务,让“防叮咬”成为出行标配!
一人行动,全家受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我们共同守护洁净家园,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7月21日
下面这份防控指南
请大家务必收藏了解
↓↓↓


来源:东莞发布综合,广东疾控、广州日报、知东莞、东莞阳光网等
来源:万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